不怕你预制 但别太工业化
「乐清观察」
![]() |
「乐清观察」
不怕你预制
但别太工业化
预制菜作为现代餐饮工业的产物,其发展不能遗忘最朴素、最基本的文化基础、大众消费心态和价值心理认同
■耿银平
近日,网络大V罗永浩与连锁餐饮集团西贝在网上爆发了一场关于“预制菜”的口水战,引起了广泛关注。预制菜,早已悄然融入许多人的日常。正如乐清市民徐静所表示,她平常会网购预制菜“给家人换换口味”。乐清一家社区生鲜配送商家负责人表示,水饺、包子以及乐清特色的番薯黄夹、鱼饼等食物都可以算预制菜。(9月18日《乐清日报》)
新闻中这位乐清女性的态度,应该是绝大多数人对于预制菜的态度:不抵制,而是充分包容接纳。因为从工业化程序中走出来的预制菜,主打一个方便快捷、注重味蕾、价格亲民,对于不能在家吃饭的上班族、学生族和快餐族,可以说是相当方便。比如“预制菜的优等生”萨莉亚,凭借标准化的供应链和亲民价格,创造了可观的商业成绩。可以说,预制菜正在重构现代人的餐饮习惯,也为食品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快速发展背后所隐藏的隐患。目前,预制菜仍处于标准待完善、监管待加强的阶段。一些企业为追求利润,滥用食品添加剂、以次充好,甚至出现“勾兑鸡汤”代替熬制、用劣质肉冒充鲜肉等现象。这类行为不仅直接侵害消费者权益,更深层次上,它既伤了消费者的胃,也终将砸掉预制菜的招牌与未来。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中国饮食文化深深植根于传统哲学与生活方式之中,讲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阴阳调和、节令有序。正是这些文明、优雅、自然、闲适、厚重的文化、价值和观念,滋养了我们的筋骨血肉、五脏六腑,也提升构筑了我们别具一格的东方文化。预制菜作为现代餐饮工业的产物,其发展当然不能遗忘这种最朴素、最基本的文化基础、大众消费心态和价值心理认同。
换言之,预制菜是给老百姓吃的,如何发展,如何规划,如何烹制,当然要多听听老百姓的真切感受、实际需要、消费体验。真正有生命力的预制菜,应当是从中国大众的饮食实际中生长出来的,具备本土特色与文化温度,而不是动辄就将所谓的工业化标准、行业化标准甚至是西方标准一股脑照搬过来,怎么快捷就怎么来,怎么赚钱就怎么来。如此预制菜,是餐饮企业自己喜欢的预制菜,是专家学者捣鼓出来的预制菜,而不是老百姓自己的预制菜。对此,老百姓当然可以不喜欢,甚至拒绝消费。
事实上,出现上述认知差异实属正常。任何一个新兴行业或业态,从萌芽、成长到成熟,必然经历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难免遭遇波折与起伏。这种波浪式发展曲线,无论对消费者还是餐饮企业而言,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理解、吸纳、借鉴、完善的过程。也只有在时间的淘洗下,逐步缝合诸多撕裂,达成诸多共识,才能完成真正的双向奔赴,最终让消费者和餐饮行业皆大欢喜。
因此,对于预制菜的发展,消费者宜以理性、开放的态度审慎接纳;餐饮行业则需脚踏实地、谦虚谨慎、扑下身子、多接地气、倾听民意,杜绝野蛮发展、自以为是、铤而走险。唯有行业与消费者之间持续沟通、增进共识、协同推进,预制菜才会有未来,老百姓才能真满意。
(作者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