笱鱼
笱鱼
■徐彩琴
旧时,常听老家人说“张笱鱼”。小时,不知笱鱼是啥物、咋回事,约莫知道是捕鱼,窃以语意揣度,可能指捕鱼的某个地方,或鱼塘之名,或海涂某处。后来,去海滨走亲戚,以满桌的鱼虾蟹蛏招待我,并客气地说:多吃点,趁鲜吃,这些配都是笱鱼底张来的。我终于找到了解惑的机会,问,啥是笱鱼?亲戚随手指了指门角落处一个破竹笼子:“就用这个捕来的鱼。”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笱鱼是竹笼捕鱼。笱,形似圆锥,大口窄颈,腹大而长,约一个成人高度,颈部安装三角形机关,形成倒须结构,鱼可进而不可出,锥部收紧处有盖子;多为手工密编,材质为藤条、斑竹等韧性竹材,对工匠的编制技艺要求较高。
永嘉场,滨海而踞,海涂是赶海人过去讨生活的地方。张笱鱼,犹如设下罗网机关,在海涂上“排兵布阵”。鱼笱是主要“武器装备”捕鱼器,配套设施有海马,永嘉场人叫“踏脚扁儿”,它是张笱鱼时的运输工具,栅篮篰是收笱器。熟知潮汐规律的赶海人,利用“单向阀”原理:在水流相对平缓且有漩涡、鱼群容易聚集处,将鱼笱入口,朝向水流的上游,逆流放置。鱼笱通常要斜插于水底,利用鱼群逆流而上的习性,通过倒须式漏斗“机关”设计,水流裹挟鱼群朝着宽口,领着虾兵蟹将欢快地,蜂涌着、顺流而入笱腹。殊不知,却被颈部的倒须篾条封锁了归途,如入天然迷宫,被温柔地囚禁。这种漏斗的单向性,鱼群进入“机关”退无可退,从而乖乖就获,成为“俘虏”。
安置鱼笱,是“战术”的关键。为保证其稳固性,避免被水流冲走,得先挖“战壕”。用扁形茅竹丝扎固于涂泥深处,围绕鱼笱,“砌起”两条开口约十几米距离的密竹篱笆墙,斜边成V形排列,鱼若碰到竹篱笆墙上,激怒后逆流冲出,恰被水流抓入鱼笱口里。密竹篱笆墙两边收拢处,距离约50厘米,正好夹住鱼笱圆锥处。再在鱼笱两边扦起六、七个竹顶,深约一米,露出水面约六、七十厘米高,夹住鱼笱,然后,用绳子系绕着两边竹顶,横压于鱼笱沉入水底。按如此“排阵”,横排挨次置放约二十个鱼笱,叫一埒,每隔200米距离又挨排一埒,如此置放五埒,约100个鱼笱。排阵完毕,等到落潮时,趁着涂泥的滑溜劲,用脚一蹬一踹,“踏脚扁儿”哧溜一下冲向前方,如同海涂上的“摩托车”,载着栅篮篰,去收获鱼笱里的“战利品”。栅篮篰,密篾编制的圆筒型,口头直径约十几公分宽,口内也设倒须结构的?头屉,打开鱼笱圆锥处的盖子,从里面哗啦啦滑入栅篮篰,活蹦乱跳的海鲜应有尽有。然后,放在“踏脚扁儿”上,蹬着脚,哧溜哧溜地运至堤坝边,又嗨哟嗨哟地担回家。100个鱼笱需要十几天至二十天才收完。一个曾经张笱鱼的同学告诉我,那是向海讨饭吃的苦力活,若遇上打风飔,鱼笱被打得溜光,笱鱼无收,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为了张笱鱼,他初中没上完就休学了。我终究没有亲身体验,又怎能真正体会那份辛苦。
笱鱼,是以一种古老的捕鱼器具来捕鱼。有多古有多老,我们且去问问《诗经》。《诗经·谷风》说:“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经·敝笱》又说:“敝笱在梁,其鱼鲂鳏。”诗以笱、敝笱(破笱)为意象,比兴咏唱,或反抗不公正侵犯,或讽喻微弱之君鲁桓。诗人口中脱口而出,信手拈来的比喻意象,可见上古时期,笱鱼是生活日常,笱是常用物、必备品。汉代毛亨、毛苌撰《毛传》说:“笱,所以捕鱼也。”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笱,鱼具,而内有逆刺,此吾乡谓之倒须者也。笱之言句,句,曲也,谓以曲竹为之,使其口可入而不可出。”明末清初张次仲在《待轩诗记》里,详解了笱的形状、功能:“石绝水,曰梁,以石为堰,而障水其空处承之以笱,笱捕鱼,以曲薄为之,鱼入不可复出,因而捕之也。”
笱(gǒu)鱼的“笱”,温州话里没有同音字,此音是从上、中古音演变来的。东汉许慎《说文》说:“笱,曲竹捕鱼笱也。从竹,从句,句亦声,古厚切。”北宋《广韵》:“笱,鱼笱,取鱼竹器。古厚切。”流传至今,笱,除了声母发生清浊音变外,韵母、声调还保留中古音。
笱鱼:古汉语鱼通渔,捕鱼义,且鱼为海鲜之首,虾兵蟹将,以鱼为首,顾名思义,以笱捕鱼。张笱鱼、笱鱼配,都是笱鱼的衍生词。张笱鱼:即设罗网机关以笱捕鱼。张,释为设罗网机关以捕取义,《春秋公羊传·隐公五年》说:“百金之鱼,公张之。”《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七年》:“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笱鱼配:通俗释为“以笱捕来的鱼,作为配合、辅助下酒下饭的菜肴”,配,即配合、辅助下酒、下饭的菜肴之义。
其实,自古至今,张笱鱼,不仅仅在海涂里,在中小型河流、湖泊浅水区等,有缓流的区域都可以张笱鱼。水纹深处的笱鱼故事,在《诗经》里,泾水、渭水边,以笱鱼起兴,向侵犯者,提出呐喊式警告;在鲁国河水边,以敝笱讽喻无能的鲁桓;更让人匪夷所思的,竟然把笱鱼,叫成“寡妇笱”,并非寡妇张笱鱼之意,而是,张笱鱼如同寡妇易嫁似的容易。《新唐书·王君廓传》,书中描述王君廓,以笱鱼之法,抢劫商人丝绸的往事:“少孤贫,为驵侩,无行,善盗。尝负竹笱,如鱼具,内置逆刺,见鬻缯者,以笱囊其头,不可脱,乃夺缯去。”当读唐杜甫诗《秋日夔府咏怀》:“敕厨唯一味,求饱或三鳣。儿去看鱼笱,人来坐马鞯。”笱鱼如同身边曾经恬淡的生活实景;唐丘为的古风《伤河龛老人》:“土龛门前一行柳,独引青丝织鱼笱。柳花漠漠飞复飞,鱼笱如今落谁手。”笱鱼,早已超越实用范畴,促醒哲学隐喻的思考,“青丝织鱼笱”的鲜活,与“鱼笱落谁手”的苍凉,构成生命轮回的隐喻,笱鱼作为生存依托的符号,暗示终将被时间湮没的宿命。如今,笱鱼,已深藏于永嘉场人的记忆里,或被研究者记录于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