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账期是“反内卷”关键一招
缩短账期是“反内卷”关键一招
从缩短账期入手,可以让供应商有更多的腾挪空间,也限制了车企打“价格战”的能力,带动其转变经营理念
■扶 青
最近,主流乘用车企业集体发声,纷纷表态要将供应商账期缩至60天内。乐清有不少中游汽车零部件厂商,可望因此受惠。
我想起不久前,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炮轰行业存在“恒大式”风险。过去,不少房地产企业通过“高周转+高负债”模式快速做大规模,但负债规模也庞大到令人咋舌,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造成资金占用,若企业出现危机,将对整个产业造成冲击。
汽车行业是否存在类似现象?应该说,高负债率有一定相似性,比如丰田、福特等传统巨头负债占比都超过60%,国内主流车企的负债率也普遍高于60%。但这主要是由行业的“重资产”特点决定的,不仅是汽车行业的共性,也是制造业的普遍现象。但行业的账期长,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据报道,当前车企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平均为182天,接近国际车企账期的两倍。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汽车行业大打“价格战”,利润率不断下滑,为了维持一定的现金流,很多车企都选择延长账期。
这实际上是车企利用时间差对供应商资金的占用,虽然可以改善自己的现金流,但也会将资金压力转嫁给上游供应商,挤压其利润空间和生存能力。更重要是,这会形成一种“内卷式”的恶性循环——遇到压力时,部分车企不是向上打开市场空间,而是向下挤压供应商,供应商就只能在质量上作文章,这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绝非好事。
解决账期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反内卷”的关键一招。
一方面,这对于中小企业及时收回货款、提高抗风险能力意义重大。中小企业数量大、分布广、触达深,不仅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也是稳定供应链的中坚力量。今年6月起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机关事业单位须在采购交货后 30天内结清账款,大型企业最长付款周期不得超过60天。车企们集体发声,也是对这一条例的积极响应。
另一方面,这也是引导市场回归理性竞争的重要信号。从缩短账期入手,可以让供应商有更多的腾挪空间,也限制了车企打“价格战”的能力,带动其转变经营理念。进入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消费者更加注重车辆的智能化、电动化特性,与其“卷死”对手,不如苦练内功。
正如工信部所表示,产业链供应链是汽车产业的“筋骨血脉”。汽车企业主动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对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一些车企不可避免会承压,但越是如此,越要警惕拖延验收、强制非现金支付等变相延长账期行为,把好的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作者为知名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