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2版:时评

期待更多青年才俊筑梦乡村

「乐清观察」

  「乐清观察」

  期待更多青年才俊筑梦乡村

  年轻人瞅准这个商机,转变思路积极赋能,让乡村经济成为美丽经济,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美的发现”呢

  ■耿银平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雁荡山,返乡青年黄乐燕已泡好一壶雁荡毛峰,在自己主理的民宿“林枫山舍”里等待第一波客人到来。目前,乐清80%的民宿集聚于雁荡山景区,集群效应持续释放,雁荡镇文旅创业向多元化延伸。(6月13日《乐清日报》)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将这话用在“雁荡乡村,青年筑梦”的场景中,再合适不过了。当地有头脑、有眼光的年青人,充分挖掘乡村自身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产业资源,通过自己的思考、规划,赋予这些静止沉默的乡村资源以现代活力、数字形象和产业转化,让乡村美好资源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跃升为值得点赞的文创品牌。既完成了自己的致富梦想,也让“山海雁荡·文旅强镇”的美好图景变成看得见的事实。

  这个“美的发现”值得圈点。如果没有黄乐燕的“林枫山舍”,很多外地朋友包括我,至今都不知道雁荡山有这么美;如果没有施亨敏“披萨店民宿”的创意,我不知道西洋文化还能和乡村安静衔接得如此天衣无缝……雁荡山丰厚的景观文化,正因为有了这些“金点子”,有了年轻人的智力融入,于是成就了意想不到的双向奔赴,涌现出这么多浪漫而有意义的创造创新。

  我是上个世纪70年代生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眼里,乡村似乎是落后陈旧、封闭寂寞的代名词,但是,站在数字化经济、人工智能时代的风口观察,所谓的“落后”和“陈旧”中,可能保留了较多的原始文化生态和文化上的原汁原味,是一种优秀的地域文化;所谓的“封闭”和“寂寞”,也属一种绝好的安静、幽静,一种时代稀缺品。——总之,如果我们愿意用一种新的审美眼光来看乡村,乡村恰恰成为了让人羡慕的有个性、有特色的文化地标,成了最有开发潜力的资源富矿。年轻人瞅准这个商机,转变思路积极赋能,让乡村经济成为美丽经济,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美的发现”呢?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从三个方面给出了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乡村人才保障机制。乡村振兴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希望更多有梦想的青年才俊将职业规划投向乡村,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积极开发乡村优秀文化资源,为乡村全面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