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4版:文化周刊

酒肉穿肠过

  ■胡椒

  今年5月7日在无名岛野树林做完《致父亲》的行为作品,事后心情十分沮丧抑郁,回去蒙头睡过一觉,醒来依旧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自那天起我就断绝了晚食至今,期间只在乐清和永康参加过两次朋友安排的晚宴。

  几年前我就有断绝晚食的行为,却因为与妻子的生活习惯不同而无法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年妻子的生活重心完全落在儿子身上,几乎退出了我的私生活,似乎再不会干涉打扰我的断食。

  至于为什么要断绝晚食,倒不是因为减肥,实际上我丝毫不芥蒂自己的体重。倒是自己对食物的贪欲,逢着美味佳肴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大快朵颐往往吃撑了胃弄得消化不良很不舒服。因为戒掉晚食就是戒掉自己冗赘的食欲,实际效果也很明显,自从习惯了过午不食,晚上就再不会消化不良,肠胃功能也日渐改善,肚子空了脑袋的灵感更加清明迅捷,睡眠也香。由此看来,晚食的戒律对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青年时代的日子过得荒唐,现在回想那十年的时间都白白糟蹋了,甚是可惜。以前我烟瘾很大,一天两包,有朋友过来打开桌上肯德基全家桶的盖子,惊觉是满满全家桶的烟屁股。腾云驾雾的日子看似风轻云淡,脑子却是一日日地消沉。

  2014年下定决心戒烟,反反复复与烟瘾拉锯对峙,最后狠心戒绝一众酒肉的圈子,如此终于戒烟成功,不再反复。

  烟瘾之后是酒瘾。我向来崇尚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精神,逢着相谈甚欢的朋友就停不下酒杯,直至烂醉。喝伤身体也是常事,只是仗着年轻身子硬朗倒也不在意。也是出于戒绝贪欲的初衷,索性就把酒也彻底戒了。

  戒烟戒酒于我其实只是一种仪式,背后的核心乃是戒绝自己不可掌控的贪欲。

  有朋友和我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的意思是酒肉穿肠不过只是一种生活的形式,生命的精神内核只要留着“佛祖”即可无伤大雅。我觉得他搞错了逻辑,他所说的是一种得道高僧的精神境界,身外无物,莫向外求。境界高了,酒肉穿肠自不会影响心中佛祖。只是有此精神境界的人万中无一,我们普通人不过只是一众“小沙弥”,既要出家就不该无有清规戒律。先守戒,再谈破戒,一出家就是酒肉和尚最后得道成圣的终中国五千年来也只有济公一人。至于其他人,只管吃肉喝酒就好,就不要再妄自谈论“佛祖”了。

  清寡了些许口腹的欲望,身心得到解放,有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可以多去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其实这些何尝不是欲望的另一种形式,书籍是对知识的欲望,电影是视觉的欲望,音乐则是听觉的欲望,相比鱼肉烟酒其实无有差别。我就讨厌立足道德的制高点批评一种人不如另一种人。

  在我看来,万物有灵,众生平等,吃喝玩乐与琴棋书画都是一样的生活,只是彼此的活法不一样,有吃喝玩乐得道的,亦有琴棋书画腐败的,《庄子》言自适其适,即是讲求一种精神上诚实的自觉与自省:我是怎样的人,该过怎样的生活?鲲鹏与燕雀,万物皆一。

  就写到这,多了也不想写。最近懒得更新公众号,觉得还不如省着时间去看书,毕竟书柜尚有一半多的书没有看完。人这一辈子太过短暂,希望大家都可以从冗沉的俗事里抽身去做些爱好的事情。爱好什么不重要,重要是真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