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2版:城事

小红书买猫闹纠纷

法庭调解:卖家退1400元

  本报讯(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泱程 通讯员 吴海婷 连琦琦)李女士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向个人卖家购买宠物猫,后要求退货退款并由卖家偿还自己为宠物体检、饲养所支付的费用等,为此起诉卖家。近日,乐清市人民法院虹桥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涉宠物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6月27日,李女士在“小红书”APP上刷到同城卖家一篇名为“有人要养缅因猫吗”的帖子。发帖人林先生表示,自己并非猫贩子,该宠物猫于今年2月出生,健康活泼,若买家线下自提,还另送两包猫粮。

  “我家已经有一只英短(英国短毛猫),再养一只得线下看猫之后慎重考虑。”李女士与林先生取得联系后,于当日下午线下看猫,随后与林先生以1700元的价格达成交易,宠物猫也于当日交付,林先生还额外赠送了三袋猫粮,并承诺:若该宠物猫在两周内因生病死亡,可以退款一半。

  本以为马上就可以过上幸福的多猫生活,然而,“新居民”与自家“原住民”相处不和谐。甚至缅因猫还出现了呼吸带喘、拉稀等情况,李女士赶忙将猫带至宠物医院检查,虽未发现身体异常,却意外发现这只缅因猫已满一岁,与卖家描述不符。于是,她找到林先生协商退猫退款,林先生却认为双方线下交付时小猫的健康状态良好,而猫的年龄他是转述自其原主人,不同意退猫退款。多次协商未果,8月20日,李女士一纸诉状,将林先生诉至法院。

  受理该案后,经办人郑法官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

  “郑法官,这只缅因猫都已经一岁了,跟卖家描述根本不一样,这不就是骗人吗?”李女士表示,“我希望可以退货退款,至于金额方面,我可以让步。”

  对此,林先生表示,先前也告诉过李女士这只缅因猫是“二手猫”,原主人说2月出生,他只是转述。而且又不是病猫,她自己现场确认后提走的,居然还给她扣个欺诈的帽子!跟她怎么协商?

  “双方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更多还是沟通问题。考虑到双方均在外地,无法参加线下调解,我也尽力争取通过线上调解庭前化解本案。”厘清原、被告双方矛盾的症结所在,经办法官决定开展线上调解。她一方面充当桥梁帮助双方和平沟通,并着重向双方强调了诚实信用原则在交易活动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结合案件事实帮双方分析他们各自的诉讼成本及诉讼风险。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双方最终于9月3日达成一致,林先生同意退猫并退款1400元,李女士也就自己此前的不当言论向被告郑重道歉,一起跨地域涉宠物纠纷案件就此了结。

  “在线上购买宠物时,建议买家优先选择自提等方式,以便现场确认宠物情况。若条件允许,买卖双方最好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宠物基本信息,避免‘货不对板’却举证不能的风险。”郑法官提醒大家,宠物作为生命个体,其所有权归属转移同样意味着收养责任的开始,在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都应带有对生命的基本尊重,秉持诚实信用原则,共同维护宠物交易市场秩序。

  小红书买猫闹纠纷

  法庭调解:卖家退1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