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供水有“保青”
入选省级“共富路上的20个水利足迹”
![]() |
![]() |
工作中的叶保青。周勃 摄 |
山里供水有“保青”
入选省级“共富路上的20个水利足迹”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海虹
通讯员 李央
“叶站长,我家水龙头坏了,这水淌得满地都是,这可咋办啊?”清晨的龙西乡,一名独居老人在电话里满是焦急。不一会儿,一名穿着蓝色工装、背着工具箱的身影就出现在他家门口,来人正是乐清水务单村分公司龙西管理站站长叶保青,不一会就动作麻利地修好了水龙头。这样的场景,在叶保青扎根龙西乡的这些年里,早已成了日常。近日,浙江省水利厅公布“共富路上的20个水利足迹”,叶保青榜上有名,这份荣誉不只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单村人”把“放心水”送进千家万户的肯定。
既爱“较真”又懂巧方
多年前,在乐清的一些偏远山区,因地势偏高,地理条件复杂,市政供水管网铺不过来,村民们只能靠山泉水、蓄水池过日子。2018年,乐清启动农饮水达标提标行动,由乐清水务成立单村供水分公司,改造提升全市205座单村水站,改善保障近13万偏远地区群众的供水,入驻的叶保青成了第一批“单村人”。
在龙西管理站,叶保青的“较真”是出了名的。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岗,水泵运行状态、压力表数据、制水设施细节,每一项检查都细致入微。多年的水站工作经验,让他总结出了一套农村水站供水管理方法。
在雨季,持续的降雨会导致原水浊度发生变化,他密切关注原水变化,根据浊度精准投加药剂,仔细观察水质变化,确保水质符合安全标准;在降雨较少的季节,他密切关注蓄水池水量变化,每天记录,根据龙西乡用水情况,划定警戒水位线,提早制定供水预警方案,及时反馈给公司;寒潮来袭时,为防止水表和水管冻裂,他背着工具箱,走村串户,巡检管网,向用户宣讲用水设施防冻知识,温馨提醒做好用水设施的防寒保暖,并手把手教村民给水表、水管“穿棉衣”,把防寒知识送到家家户户。
既是“活档案”又解民忧
叶保青会随身携带笔记本,被同事们称为龙西乡供水系统的“活档案”。谁家反映过水压小、哪段管网修过几次,他都记得明明白白;村里的管网怎么走、阀门在哪、谁家的水表装在哪儿,他都了然于心;他对片区的每一处管网“脾气”也摸得透彻,哪里管网该换了,哪里管网容易出现漏损,哪里管网可能水压不足,他都能提早预判,及时应对。
遇上雨少、水压小的时候,他主动走访管网末端的群众,了解其用水情况,为其安排用水。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他还会主动上门送水,顺便检查家里的水龙头、水管,帮着修修补补。“有叶站长在,咱们喝水不用愁。”这是村民们对他最朴实的称赞。
正是因为有叶保青这样的“单村人”默默付出,让“好水到家”的承诺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幸福。
如今,乐清水务的农饮水工作连续2年获评省农饮水达标提标优秀县市,入选温州市健康行动优秀案例,还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一面面村民送来的锦旗,更是群众对这份坚守的宝贵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