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
——倪考梦论著《自主论》各家评论摘要
![]() |
编者按:我市青年学者倪考梦18年磨一剑,2024年12月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自主论》。《自主论》是一本讨论何为自主、为何自主以及如何自主的专著,是一本写给自主人的AI时代生存指南。作者结合古典哲学、心理科学与前沿技术,全面解析自主的定义、价值及实现路径。《自主论》有三个亮点:直击时代命题,精准回答AI时代个体如何保持自主性这一全人类共同的时代困惑。提出“自主三角形”模型,针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具体问题给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方案。鼓励人们追求安全与自由均衡,意愿、能力与资源匹配,在时间和空间上无限延展,实现自我成长和超越的幸福状态。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随后获得2024年度浙江大学出版社年度好书提名。现将张建新、王春光、叶文虎等10位知名专家的评论摘要如下,以飨读者。
何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
——倪考梦论著《自主论》各家评论摘要
张建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会长,亚洲社会心理学会前主席)
在《自主论》中,倪考梦尝试将古典哲学、心理科学与前沿技术相结合,搭建起一个跨越时空的理论框架。书中引用了从西方哲人到东方智慧的诸多观点,并将这些思想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试图为读者提供一种深刻反思的启迪和一种具体实践的指引。值得一提的是,《自主论》一书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是对现实的回应。书中所论述的每一个观点和模型都来源于且扎根于生活实践,它尝试回答“什么是自主、为什么要追求自主,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自主”的时代之问。书中给出的答案,回应了现代人在追求安全和自由之间的内心挣扎。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言,“成为你自己”是人生最艰难的任务之一。倪考梦对社会发展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类心理的深刻理解,为追求自主的人们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提供了具体的路径。该书适合那些处于人生困惑中的年轻人,也适合那些在事业、家庭中寻找突破的成年人,甚至对于那些在职业生涯中重新思考生命意义的人们也带来了启发。无论是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在事业中寻求新方向的管理者,这本书都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自我审视的镜子和自我提升的梯子,为每一个渴望自我掌控的人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南。(摘自《自主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温州,这片孕育了无数人才的土地,自古以来就以务实、创新、敢于冒险的精神著称。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温州人的商业活动中,更体现在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上。倪考梦的《自主论》继承并升华了这种文化精神。书中的自主思想,不仅仅是个人发展的动力,更是一个社会面对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时所展现的适应力与创造力的体现。温州人的文化精神蕴含在《自主论》中。就像我在研究巴黎的温州人社群时所发现的,温州人遍布世界,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自主意识与适应能力。这种自主意识不仅体现在经济活动中,也体现在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和应对变化的能力上。倪考梦的《自主论》正是温州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延续与拓展。他从个体自主出发,系统阐述了意愿、能力和资源三者在实现自主中的平衡关系,并提出了“自主三角形”模型。这一模型为每一个渴望自我主宰的人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方法,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摘自《 自主,人类社会从未停止思考的主题》)
叶文虎(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科奠基人、中国生态文明理论创始人)
我与考梦相识已有15年。他曾是我在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特约研究员,后来也曾参与温州的生态文明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实践。他在《自主论》中提出,自主不是抽象的“自由”,也不是虚无的“独立”,它是一个动态构成的系统。意愿、能力和资源三者之间的互动,决定了一个人能否真正拥有掌控自己命运的可能。他特别强调了“资源”维度的重要性。这使我想起自己在几十年前提出的“环境承载力”概念。那时候,我的很多观点被视为过于超前,但我始终相信,科学不仅是为了创造工具,更是为了厘清边界、确立责任。今天读《自主论》,我感受到一种新的回应:年轻一代开始认识到,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只是他有多努力,也包括他站立的土地是否丰饶,他生活的城市是否友善,他所处的时代是否给予他足够的空间。(摘自《自然是恩典,自主是回应》)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传播学学者,中国互联网发展早期的思想启蒙先驱)
想起一位学者说过:“图灵测试不再是测试机器是否像人,而是我们是否还像人。”技术之海澎湃无边,我们若失去了定锚之心,自主便会被巨浪吞没。于是,自主不再是操作技能,而是一种深层的价值自觉。倪考梦说得好:真正的自主者,不是技术的抵抗者,而是技术的共建者。他们不是在科技之外喊“停”的人,而是在科技之内,灌注意志的人。他们既拥抱未来,也不放弃反思;既使用工具,也不交出主权。我们不该奢望技术替我们设定善的方向。只有靠人类的自主,才能为技术赋予人性的光芒。(摘自《AI时代,自主仍是人类的最后一件事》)
张文宇(浙江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
AI的发展路径被主流学术界划分为三个阶段:弱AI阶段、通用AI阶段与超级AI阶段。在超级AI阶段,AI在多方面任务能力可以全面超越人类,且涌现出机器自主意识与情感。我们不敢想象人类该如何面对一个万恶的AI魔鬼或一个仁慈的AI上帝。就在我们为上述问题而焦虑的时候,我发现倪考梦的《自主论》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它温暖了焦虑者,鼓励了奋斗者,缓和了人机对立,用温和的姿态抚慰了那种无坚不摧、已经深深浸入当今数字社会每个毛细血管的高度内卷。(摘自《AI让机器越来越像人,而“自主”让人更像人 》)
陈宝胜(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温州学者倪考梦在其著作《自主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自主三角形”模型,尝试从安全、自由、意愿、能力与资源五者互动关系出发,揭示当下个体“失去掌控感”的深层机制,试图回答在算法驱动、系统规训、技术扩张的条件下,个体如何重新成为其生活的主导者。该书虽然立足于个体经验,但其理论指向显然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心理路径,更是对整体社会秩序演进与制度正义的一种价值追问。《自主论》提醒我们,自主的危机并不在于AI是否取代了人,而在于人在“便利”的技术安排下是否放弃了自主。对此,制度应成为前置性防线,而非最后的补丁。自主性的制度保障,应当成为技术文明的基本配置之一。这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也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否走得稳、行得远。(摘自《技术治理时代的政治张力与自主性的理论回应》)
李伟(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芯国际原副总裁)
《自主论》则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技术与人性关系的深刻洞察。这本书不仅从个体自主的维度出发,探讨人工智能对意愿、能力和资源分配的影响,还将视角拓展到社会结构和文化层面,剖析了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自由感和行为模式。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芯片与智能系统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我尤其赞赏《自主论》提出的“自主三角形”理论。这一模型将自主性构建为意愿、能力与资源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并强调在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个体如何维持掌控力、避免成为被动的“工具人”。这与我在工程实践中看到的技术异化问题高度契合,也让我对“技术向善”的路径有了更具体的理解。(摘自《在AI浪潮中守住自主的底线》)
陈立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工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本质上是“认知的懒惰者”。我们本能地倾向于避免复杂思考,能省事就省事。而如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飞速发展,正好给了我们一个“偷懒”的借口。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作为个体的“自我”,还是作为群体的“社会”,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在高度依赖技术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自主性”。倪考梦先生的这本书,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它凝聚了作者18年的心血与思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人格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如何坚持自主,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效率,以及如何增强幸福感和满足感。在这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终身学习?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实用的答案。(摘自《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袁岳(零点有数董事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考梦告诉我们:英雄不是在剧本里演出来的,而是在打破剧本时,真正“成为了自己”。无限游戏的逻辑,是不断打破边界,重新设定规则。而一个真正有“自主感”的人,恰恰是那个敢于成为规则制定者的人。在《趁年轻,热爱吧》里,我也谈到类似的观点。我说:热爱,是人生最强的驱动力,是那个能带你从有限走向无限的东西。没有热爱的人,哪怕一路“成功”,也可能只是“在别人的剧本里跑龙套”。但一旦你找到了热爱,你会发现你不是来通关的,而是来创造玩法的。自主,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在复杂系统中寻找行动空间的艺术。这门艺术,需要知识,也需要勇气。倪考梦用了18年时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通透的地图。愿更多年轻人,带着这份地图,在热爱的方向上奔跑,在有限中闯荡,在无限中热爱。(摘自《在有限中闯荡,在无限中热爱》)
徐永光(南都公益基金会原理事长,《希望工程》主要发起人)
考梦是我公益路上的后辈、学生、朋友,也是我非常欣赏的青年行动者。从他发起“高温青年”公益行动驰援全球三十七国,到用AI探索赋能公益的各种可能,他一直是我心中那个“用行动回应现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人。他说《自主论》是这十几年所有实践与思考的总结,我信。书中有些章节,我尤其感兴趣。比如说,他谈“精英”和“英雄”的区别,在于英雄会超越自身主体、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努力为他人、世界和未来做出贡献和牺牲,留下传奇(legacy),并由此获得超越所带来的“意义”体验,后者乃是高于愉悦和沉浸的终极幸福。在书里,他旗帜鲜明地呼吁:“广大精英要提高站位、拓宽视野、打开格局,由强壮的种子茁壮生长为参天的大树,争做顶天立地的英雄。”我看完在书边写下两个字:深刻。(摘自《自主是起点,自由是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