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文化周刊

文章导航

剑拔沉埋便倚天

——百年老日历和它背后的故事

  ■余伯英

  去年仲夏的一个晚上,乡友卓永先生发来了几张照片,定睛一看,原来是上海南洋兄弟烟草总公司从1922年7月25日至31日连续七日在《申报》刊登的《日历征画揭晓》启事,我的曾祖父余献之先生入选山水画一帧。那个时候,我正着手利用业余时间充实完善《余献之年谱》,由于时间仓促,当时将启事全文抄录,只作简单的断句收入年谱便算了事,对启事背后的历史及人物未及深入探究。今年8月9日,正值余献之先生诞辰150年纪念日,年谱行将付印,南洋兄弟、上海申报、民国画家、时兴日历,这几个词组反复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我才回过头来审视这则百年前的启事:

  此次征求日历画,佳作甚多,惟限额数,不能多选,抱歉何似。且间有画度不符,及设色渲染淡墨皴刷者,不能影印,均从割爱,尤属可惜,大雅君子,幸为鉴原。兹将选用姓名、页数,敬谨开列,各种赠品,容日寄呈。 

  仔细阅读启事里的名单,涉及画家达135人之众,除了林散之(三痴),几无一能识。入选画作共365帧,其中山水209帧,时女(即时式仕女)104帧,风景(应为素描和油画)52帧。再查1923年日历,该年是平年,刚好是365天,由此可以判定其为南洋兄弟烟草总公司1923年日历无疑。9月3日,费九牛二虎之力,从某网拍得该日历2页,纵10.2厘米,横7.6厘米,如此小的尺幅,感觉就像螺蛳壳里作道场。从实物看,应该是珂罗版印刷,以百年前的制版印刷技术,做到如此精美,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也可以看出,上海南洋兄弟烟草总公司是舍得花本钱的。我才疏学浅,对民国人事更是知之甚少,但强烈的好奇心又驱使我去试着寻一寻,写一写。

  南洋兄弟  民族工业的侧影

  中国近代随着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但民族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基本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上海作为那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大批外商企业进入。以烟草业为例,英美烟草公司就是这个行业的巨头。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的南洋兄弟烟草始建于1905年,由华侨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办,1916年在上海设立分厂,1918年改上海厂为总厂(原南京路12号),香港厂为分厂,公司业务得到迅速发展,被英美烟草公司视为最大竞争对手。1919年8月,为应对洋商压迫,简氏兄弟将公司再次扩大改组,于上海、香港两地共设五厂,同时开办锡纸厂,在烟叶产地设立收购处和焙叶场。1923年简照南病逝,简玉阶继任总经理后,又在浦东、汉口新设分厂,公司规模继续扩大。1927年始,由于中外卷烟业竞争加剧、民族资本得不到有效保护等原因,此后10年公司连年亏损。1937年,宋子文取得公司半数股权,简玉阶任董事和设计员。全面抗战爆发后,上海总厂为日军炮火所毁,公司的业务中心随即转移至香港和重庆,汉口分厂也迁往重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对南洋兄弟烟草总公司的上海厂、重庆厂、汉口厂、广州厂相继实行军事监管,没收官僚资本,实行公私合营,简玉阶出任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被聘任为总经理,公司迎来了新生。到1957年,公司盈利增长十倍以上,上海、汉口、广州、重庆四厂先后改为独立核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家计划。如今,“南洋”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核心技术、生产与管理全面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而持久的品牌信誉。2019年,南洋兄弟烟草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彩印日历  近代广告的宠儿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画东渐”潮流的深入影响下,加之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种商业广告和图画相结合的广告宣传画——月份牌。这种大众美术样式,近似于卡片式的单页年历,融合擦笔画与水彩画等技法,表现广受大众喜爱的传统山水、时兴仕女、都市风光等题材,其最初的力推者是彩票、保险公司以及其它外国洋行,继之而起的是报馆和书局,月份牌很快走进千家万户。比如上海《申报》,就多次发行自己的月份牌,影响颇大。紧随其后,则是实力雄厚的烟草业,尤其是进入20世纪,月份牌领域成为众多烟草公司竞相斗艳的天下,尤以英美烟草公司和南洋兄弟烟草发行月份牌最多,不惜重酬,延聘画师,考究印刷,竞奇炫异。月份牌的流行,与印刷术的革新也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石印技术传入我国,彩色石印和彩色照相石印版、珂罗版相继得到发展,新技术印制的画片逐渐冲击、取代了木版年画的市场。

  1921年,南洋兄弟烟草美术设计主任潘达微代表公司邀请沪上12位名画家各绘一画,印成类似挂历的《十二名画集》,在当时可谓开风气之先,引起很大反响。翌年,南洋兄弟更是推陈出新,专门成立征画部,于5月14日,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申报》刊登征画启事,赶制1923年日历,要求画度高6英寸、横5英寸,画题以山水风景或时式仕女两种为限,得到全国各地画家的积极响应,由此,彩印日历风靡一时。1937年,上海《立报》还在天后宫桥上海市商会三楼举办了“日历月份牌展览会”,众多日历生产厂商齐聚布展。此次展览计收到日历128种,月份牌13种,美术画片55种,参加厂商共70家,可谓民国时期日历类产品的一次总检阅,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名列三甲。只可惜如今寻遍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烟草博物馆,都未能找到这本百年老日历。

  海上画坛  民国美术的地标

  随着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的历史奋斗,晚清民国美术不断发展和变革,其间前所未有的古今大变革、中西大碰撞的滚滚巨浪,深刻影响着这一时期美术的选择、走向和进程,学习西画的潮流无时无刻不冲击着中国画坛。当时,中国画坛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尤以上海最为活跃。在画作入选这本百年老日历的135位画家中,既有坚持传统的流派,也有中国油画的先驱;既有众多的青年才俊,还有桃李满门的美术教育家;既有名垂青史的闻达,更有被历史淹没的大师。耗时半年,苦心穷搜,姓名可考的不到60位画家,有事迹可循的33人,现将其中部分画家简介依次罗列于后,以飨读者。

  尧文藻(1896-1988),名星,号墨斋,四川内江人,北京艺专毕业,与李苦禅、王雪涛同俦,曾任内江女师校长、岷江大学教授、四川省文史馆馆员,擅山水、花卉、翎毛、走兽、人物,画风厚重,笔墨苍古,倡导写生,著有《六法浅说》。

  阎咏百(1887-1944),江苏徐州人,彭城画派创始人物,1924年与王琴舫、王继述、萧龙士、王子云、王寿仁、张金石等人发起成立徐州艺专,李可染、王肇民等都曾在此任教。

  叶秀山(1892-1989),笔名江东一叶,上海南汇人,上海美专毕业,擅国画、书法、诗词,作品入选《现代百大名家画集》《芥子园画谱》。

  徐君英(1889-1967),名方同,字君英,别署虹桥, 徐君遂弟,江苏常熟人,工山水,取法海上名家杨伯润,得其仿佛,笔墨俊秀有清雅之气,所作浅绛山水画幅, 飘逸大气,如有神助。

  钱澹人(1896-1989),名鼎,字铸九,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上海美专毕业并留任教职,1922年起,历任国立女师大、北平中华美术学院、辽宁美专、北平国立艺术学院讲师、教授,1934年任上海新华艺专教授,1938年立铸九画室,潜心美术研究,画宗西法兼纳中法,融合西画色彩性与国画水墨性,风格独特,擅长风景、花卉,尤善绘松,著有《钱鼎国画》《钱鼎铅笔速写》等。

  马轶群(1891-1953),名秉雄,浙江绍兴人,早年游学上海,师从冯超然、任伯年、倪墨耕等,工书画,以山水、人物见长,尤擅指画,1925年和叶更生、顾青瑶等创办金石画报社、米船书画社,1929年入选中华民国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和查烟谷、王一亭、刘海粟、张大千联合创立海上书画联合会。

  王寿鸾(1901-?),与关紫兰等同届毕业于中华艺术大学,传世作品有《花卉》《风景》等。时任中华艺术大学行政主席陈望道,教务主任兼艺术教育科主任丁衍庸,绘画科主任兼西洋画系主任陈抱一。

  杜祖培(1859-1935),字滋园,浙江绍兴人,寄居江苏常州,擅山水、花鸟,取法宋元,画风高古,著有《工余谈艺录》,名载《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

  余献之(1874-1959),名严修,字刚治,别署芙蓉山人、砚知、冷叟,浙江乐清人,清邑庠生,民国初年曾任浙江陆军第一师一等书记,获五等嘉禾勋章,工诗善画,热心乡建,设帐各地,菁莪造士,系姚江同声诗社社员、雁山鸣阳诗社社长,著有《雁荡三十六风景图咏》。

  童仰慈,号爱楼,浙江鄞县人,民国著名报人和主流小说家,《娱闲日报》《春申录》主笔,《劝业场》主编,编过《申报》最著名的副刊《自由谈》,著有《爱楼劝世丛谈》(上海佛学书局1940年出版)及编剧《华吟梅》,1924年为上海绿社出版的《绿牡丹集》作序。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江苏南京人,祖籍安徽和县,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有当代草圣之誉。

  班师古(1892-1942),名必华,别署师固,安徽巢湖人,民国教育部国画生,金石画家,擅长摹临古器画,曾为江苏泰州、高邮等地藏书家绘制十卷《金石录》,将其中散失书页上的彝、鼎、鬲、卣等器皿图予以补全,所作之画,全为墨摹,功力很深,名载《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作品藏安徽省博物馆。

  魏复乾(1893-1944),名元信,河北安国人,省立高等师范学校图画音乐专修科毕业后赴英国留学,系统学习西方绘画理论,折衷中西画法,画风别具一格,作品以墨色润泽、沉雄、郁茂、挥洒姿肆而不失条理著称,编写中国第一部绘画教科书《透视学》,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盛畹香,名梦麟,浙江新昌人,山水画家,南明小学图画教师,吴昌硕称其用笔如剥茧抽丝、廻风荡漾。

  柯联辉,1918年任美商克劳广告公司美术设计师,1921年入职法商法兴印刷所广告部,1924年创办联辉美术社,专门承接商业美术和包装装潢设计等业务,1929年编绘出版中国字体设计界出版较早的专辑《英文美术字母范本》,审美意识超越常人。

  韩佑之,民国知名刻工,1918年入职商务印书馆,从事仿古活字的研发与运营,其以宋元时期各种精品古籍为范本,着眼于规范、统一、模式化的古代字体整合开发,大量用以排印国学古籍及学术著述,誉称“韩刻”。

  徐进,上海广告美术领域元老级人物,1926年和蒋润生、余时、沈子丞等上海美术家联手成立丙寅美术社,专绘广告画、商标画、封面画、小说插图、地图、山水、人物等画品,1930年代成立徐进画室,先后出版发行《水彩风景画》《黑白广告画》《彩色广告图案画》《小学铅笔画》《小学剪贴画》《小学蜡笔画》《小学水彩画》等大量美术教材。

  王鸎,毕业于上海美专,老资格的美术先驱,曾任民国规模最大的广告公司——上海联合广告公司图画部主任。

  马瘦红(1900-1984),浙江海盐人,1920年与徐悲鸿同时毕业于上海美术专业学校,1921年入上海影戏公司担任美工师,绘制广告画以及字幕,主要作品有《同居之爱》等。

  陈映霞(1896-1966),字应镛,号凡千居士,江苏虞山人,民国著名仕女画家,其画博采众长、中西结合、格调清新、造型逼真,与上海名画家杭穉英、谢之光、庞薰琹关系甚密,曾参加中华民国第一届全国美展。

  胡亚光(1901-1986),名文球,字亚光,别署梦蝶楼主,浙江杭州人,上海青年会画图函授部毕业,张聿光弟子,善诗文,能中西绘画,工山水、花卉、走兽,著有《亚光国画集》《亚光油画集》《亚光题画诗》。

  丁慕琴(1891-1969),别名丁悚,浙江嘉善人,曾就读于上海土山湾画馆、上海中西图画函授学堂,周湘弟子,擅长中国画、漫画,在《世界画报》《神州日报》《申报》《新闻报》《上海漫画》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月份牌和漫画作品,兼任《上海画报》《健康家庭》等刊物编辑,1912年与张聿光、刘海粟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学校,建国后任上海文史馆馆员,著有画集《百美图》。

  张眉孙(1894-1973),幼名富忠,后改名眉孙,号麋公,浙江海宁人,周湘弟子,现代水彩画家,1917年协助周湘开办中华美术专门学校,继办大华美术公司、上海美术绘画学社,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周幹庭(1875-1957),名树桢,山东潍坊人,清末廪生,长于诗词文章,曾留学日本,入同盟会,历任淄川县长、山东高等师范学校学监、山东省立女子师范校长、齐鲁大学国文教授、文学院国文系主任(老舍在此任教)等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段历史很近,只有短短百年;这段历史又很远,多数日历画家已难寻事迹。回望这些民国画家的艺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创新创造的过程。今天,我们只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书写更加厚重的美术史、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