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7版:北白象·医保

121天安全转运4000多人

北白象“逆行者”胡朱乐用行动诠释担当

工作中的胡朱乐。
胡朱乐送检核酸样本。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茜 通讯员 王琼瑜

  “今天完成转运集中隔离20人,接回结束集中隔离38人,完成上门核酸采样189人,转运任务顺利完成!”前日凌晨,在疾驰的工作车上,一名工作人员正向北白象镇相关负责人汇报当日转运工作,这已经是他不分昼夜工作的第100多天。

  他叫胡朱乐,是北白象镇机关干部,也是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转运专班联络员,负责重点管控对象、结束集中隔离对象、医护人员和核酸样本转运,以及代办隔离手续,确认转运路线、安排转运车辆、高速路口管控等工作。在成为转运专班联络员之前,胡朱乐在集中隔离点坚守。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他作为首批防疫专线冲锋队队员,先后值守过各个隔离点。

  在与疫情防控赛跑的日子里,胡朱乐一边恪尽职守完成转运任务,一边以责任和担当,倾心尽力为管控对象排忧解难。

  助流浪人员重回正轨

  前段时间,外乡的罗先生应老乡邀请来乐清找工作。一到乐清,他将自己曾路过深圳,行程码变“黄码”一事如实相告。自此,这位老乡就失联了。

  罗先生30多岁,未成家,打工攒下的钱,因为家人治病而散尽。他本想在乐清找到新工作开始新生活,却被迫走上街头流浪。摸摸口袋里仅有的30元,举目无亲,走投无路,他写下了一封遗书。

  命运有时爱捉弄人,有时又会在绝境之时赐予人重生的力量。胡朱乐,就是带着罗先生重新走回正轨、重建生活信心、给予他力量的那个人。

  那天,接上级通知,胡朱乐前来转运罗先生至隔离点。当时,心灰意冷的罗先生极为崩溃,将命运的不公通通发泄在了他身上。面对声嘶力竭的吼叫、令常人发指的咒骂,此前连轴转工作了十多个小时的胡朱乐没有生气,他理解罗先生的不容易,如同对待孩子一般,耐心地包容他失控的情绪,温和地和他沟通。

  经过半个多小时悉心劝导,罗先生的情绪逐渐平复,为自己想轻生而感到悔恨,并终于同意前去隔离。

  结束隔离管控,该面对的始终要面对。罗先生该何去何从?当胡朱乐谋划着为他介绍一家企业时,拥有“绿码”的罗先生接到瑞安一家企业主的入职邀请。“好好干,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在送他去高速口的路上,胡朱乐掏出200元递到了他手上。

  分居是最好的保护

  一度,转运人员数量猛增,2021年12月12日,胡朱乐临危受命接手转运专班,至今已累计安全转运4000多人次。

  胡朱乐冲在“疫”线随时上“战场”,他的妻子是北白象镇一所初中的教师。作为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今年是她肩上担子最重的一年。转运这项工作坚持了多久,胡朱乐和妻子就分居了多久。他认为,防护设备再严实,也可能会有万一,胡朱乐担心自己会给妻子乃至她所在的学校造成伤害。他说,分居是对妻子最好的保护。疫情防控工作,见证了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妻最深沉的感情。

  尽管忙得连轴转,胡朱乐依然友好地对待每一位转运人员,也尽己所能照顾着身边的“战友”们。“司机完成人员转运,回来会很晚,我要去附近奶吧给他买点吃的。不好意思,晚点再回你电话。” 昨日,当记者致电胡朱乐采访时,他正在为“战友”的晚餐奔波。

  每当有人问起胡朱乐工作累不累的时候,他总是笑着说:“累是累,但我是一名退伍军人,身体素质好。”胡朱乐17岁参加工作,尝过生活的苦头,因此更能直面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他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家乡,守护着他爱的人。

  “严”字打底,“慎”字当头,“暖”字相伴,胡朱乐是这座城市英勇的逆行出征者。

  逆行出征“抢时间”

  重点人员转运是一项艰巨而危险的防疫任务,需要采用“专人专车专线”的方式,确保“点对点”闭环接送,需要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一旦接到指令就马上出发,从早忙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是常事。

  人员转运对于胡朱乐来说就是“抢时间”。他一边需要和数据专班核对确认转运名单,另一边需要和村社工作人员确定转运对象接送地点。经常会遇到对隔离政策不理解、不配合的管控对象,半夜一两点钟驻村干部已经休息睡下的情况,他要反复沟通,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把对象送至隔离点。有时候转运车辆、司机不足,他则主动请缨驾驶车辆。负责转运工作全链条的他,每天至少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拨打接听100余通电话。即使腰椎间盘突出,他依旧坚守岗位,确保各项防疫指令的有效贯彻落实。

  大桥北高速口位于北白象镇琯头村,作为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做好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防疫工作至关重要。此前,市交通运输局针对当时疫情防控形势,在全市8个高速路口设卡,排查中高风险地区返象车辆,跟控重点管控货车司机,守护北白象“西大门”,对于当时接手转运专班的胡朱乐来说也是新的考验。“结合转运工作实际,我们成立了联络员轮岗、机关干部值守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车。”胡朱乐表示,如此有效地做到了“西大门”落锁防输入,为全镇人民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