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20年7000毫升 滚烫的热血大爱
![]() |
钱可在颁奖现场。 |
![]() |
钱可(右)在公益活动中。 |
![]() |
钱可(右)和同事们一起献血。 |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宇统
近日,乐清电力公司的钱可收到了一张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证书,这张证书的背后,是他长达20年总量达7000毫升的献血“马拉松”。
献血往事
“第一次献血在2001年,当时我还在白石上班,是单位组织我们去无偿献血,那一批才两个人。”钱可说,他第一次献血和许多人一样,有点忐忑,有点害怕,但随后想着自己的血能够帮助到别人,就硬着头皮上了。
“从那以后,我便开始了每年打卡式献血,时间一般都会在学雷锋日前后,而身边一起献血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钱可说。作为供电所的一名职工,他每年都会动员身边的同事一起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从白石,到北白象,再到柳市、乐清市区,无论在哪里,他的身边都会有一群和他一同加入无偿献血的同事。像在今年的学雷锋日前后,原本电力实业公司提出需要5名同事去献血,报名人数却多至二三十人,让乐清市血站的护士们纷纷赞叹。
“献血现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像我这种全血捐献,需要休息半年以上;另一种是献血小板,需要休息两周。”钱可介绍,他是A型血,用血需求量较大,所以他每年坚持400毫升全血捐献,他说他想着自己的血液能够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就是对他最好的回馈。而2007年他秉承救人一命的心,又做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登记,等待着去救更多的人。
为血养生
“钱可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很佛系的人。”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而在采访中,记者从钱可的谈笑举止中,也能体会到他淡然和善的良好心态。
“我很喜欢做菜,这算是我的一个爱好。”钱可笑着说。只要在空闲的时间,他都会主动到厨房,给家人做一桌饭菜。而阳台上,他还精心侍弄着一些花草蔬菜,方便自己下厨时采摘使用。
除了做饭这个爱好,他也很喜欢运动,最喜欢的是游泳。但日常因为工作关系,他只能坚持在饭后到楼下散散步保证自己的运动量。
“我严格保持着良好的作息习惯,除了是为让身体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也是为了让血液能够让别人用得上。”钱可说。种花种菜、散步运动,钱可的生活中没有烟酒,也没有熬夜,保持着极度自律的良好生活习惯。“烟酒、熬夜等不良习惯,可能会让转氨酶升高,导致捐献的血液不能正常使用。”钱可说。除了日常保持,在捐献血液的前一个星期,他还会开始注重自己的饮食,平时热衷美食的他会开始保持清淡和控制食量,让血液处在最佳状态。
热血涌动
献血这件事,大家都支持和赞叹,钱可的丈母娘却十分反对。
钱可笑说,因为献血的事情,丈母娘常常会批评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钱可在耐心解释了几次后,发现难以回转便选择了开始向丈母娘隐瞒。“老人家的想法比较固执,目前还是只能隐瞒。”钱可无奈地说,为了不漏破绽,他还与妻子打好了招呼,把牢口风。
“我更在意的是我能不能为他人带来希望。”钱可说。特别在2007年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后,钱可将献血和这个捐献的事瞒得更紧了。“登记好后,心里其实是又期待又忐忑,但是真心希望我能帮助到别人。”钱可难为情地笑着说。他还对记者说起,骨髓捐献对于患者的重要性。“一个患者在配型成功后,会停止使用一些药物,等待骨髓移植,如果你临时变卦悔捐,不仅是对患者身体的严重打击,更是对患者生存自信的严重打击,很不可取!”因为活跃在志愿者队伍中,钱可有时会听到一些骨髓配型成功却又因为捐助者悔捐的案例,让他感到非常痛心,让他在心里暗下决心,绝不后退。
“损己利人,何乐不为。”这是钱可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讲得很轻松,却是真真正正地在点滴执行。不仅是他对无偿献血的看法,也是他对于公益事业的一种理念。
除了献血,钱可还积极参与到单位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中,家里人都是十分支持,他还会鼓励自己的儿子也投入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