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的“云”活动才踏实
■张丽萍
自3月5日恢复开放以来,雁荡山景区10余天已接待游客12800人。开放首日,景区特地进行了“拨云见日雁归来”云直播,吸引近5万人次在线观看;3月15日又通过“云游”直播活动,吸引76万多人在线观看,这些都为疫情后的旅游复苏作了良好铺垫。(3月19日《乐清日报》)
因疫情影响,近段时间各类“云”活动频频出现,云采购、云赏花、云旅游、云培训……这类冠以“云”字的活动看似高端,其实是借助网络开展的线上互动,也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做起来未必轻松。谁也不会做徒劳无功的事,大部分云活动的举办者都有一定的目的,希望得到某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就不能只停留在“云端”了,基本要落地,看得见摸得着。
大家都很熟悉网购,这段时间它又有了个新名“云采购”。虽然货品放在网上的形式是虚拟的,但一旦达成交易,买家就必须付出真金白银,卖家也必须拿出真实货品。云采购,其实只是货品展示和付款在“云”上进行,最后无论是款项还是货品,依然要回归地面,因为人不能在云端生活。
可见,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云”上活动,大多是为了宣传,是广而告之,最终这些活动内容还是得回到地上。雁荡山景区以云游直播方式,既让景区保持了关注度,更发掘吸引了大批潜在的游客,这样收到实效的云活动,便是深谙“云”背后隐藏的意思,开展起来才叫有价值有意义。反观之,也有些云活动就让人不知所“云”。
比如这段时间常见一些公众号推出“云”赏花,其实就是让你欣赏花卉照片视频。推出者的初衷自然是为了让大家不要到外面去,在家看看照片过过眼瘾就行了。可实际上,这些漂亮的花卉照片,只会引发人去现场近距离观赏的兴趣,其效果适得其反。笔者最近在好几个微信群里都看到有人相约外出赏花,问何以知道这些地方有花看?回答都是“在某某公众号上(或网上)看到的”。不知最初搞这种云赏花的人知道了作何感想?其实我们应该知道,欣赏照片或视频,与身临其境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而且后者完全胜过前者,否则也就没有旅游业了,大家在家看看风景照或风景纪录片不就行了吗?以为看看照片或视频就能让人满足的想法无疑太天真,也对人类的基本心理常识欠缺了解。
现在疫情还未完全结束,可能有些活动还不能现场举办,有关举办者若想采用“云”模式,一定要对活动的落地可能性作好评估。如果目的不是想落地,那还是悠着点好。
(作者为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