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祀符合 慎终追远要义
「权威头条」
在教育普及、理性提高的时代,带有迷信的祭祀应该革新,回到原义
■乐清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3月13日,乐清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疫情期间暂停清明祭扫活动的通告》,要求从当日开始暂停清明现场祭扫活动,倡导公众采取网上祭祀、居家追思等方式缅怀先祖、寄托哀思。3月17日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乐清市文明办、乐清市民政局联合发出《文明祭祀倡议书》,号召乐清广大市民和海外侨胞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部署。(3月18日《乐清日报》)
上述通知、倡议发出后,得到了大多数市民朋友的积极响应。许多市民认为,疫情威胁尚未完全消失,这一特殊时期保护好自身健康就是对家庭、对社会的最大负责,更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也有一些市民心存疑虑,认为不上坟就体现不出对祖先的尊敬,网上祭祀是敷衍了事、自欺欺人,于是准备提早上坟、违规上坟,避开管制。该如何看待这事呢?
提起清明节,很自然想到“慎终追远”这一词,概括点明了清明节的内涵要义。我们认为,网上祭祀是时代文明的产物,特别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情形下,网上祭祀完全符合慎终追远要义。
慎终追远,一般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清明节作为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人们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还能兼顾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清明节集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两大传统主题于一体,在年年上坟扫墓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动作的意义是由精神所赋予,精神较动作更为重要。同时随着时代的演变,祭祖文化多演成为民俗宗教,染上功利色彩:活着的儿孙,希望死了的祖先保护他们,所以要借着祭祀的供物,或焚烧的冥钱达到目的。当然也有人祭祖,是为了避免亲朋好友责怪其不孝、背祖忘宗,逃避社会的压力。这些祭祀仪式与举动若只停留于外在,就没有什么思慕敬意,即使你上了坟,又有何意义呢。
古代祭祖不仅讲究礼仪,也注重内在的修身养性及修为善德。从现代意义而论,清明节当重在内心的更新、思想的清洁、心地的单纯,进而提升至心灵的升华,即发自内心真诚缅怀先祖的生命传承,记念先辈的养育恩德和为人美德,谨慎地思考人生于天地之间的意义。如此,自然重于心灵的真诚而不在乎外表的动作,也符合时代倡导的“厚养薄祭”风尚。在教育普及、理性提高的时代,带有迷信的祭祀应该革新,回到原义,而不必拘泥于古礼程序,不必拘礼于山上还是家中。
“慎终追远”还有更深含义的解释,即在自身与先贤之间做一个对比,效法先古圣贤。如果人在做事前多想想自己的动机和初衷,并且仔细考虑其后果,那么民风就会淳厚,就能少做错事、少走弯路。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虽得到有力的控制,但随着新乐清人陆续回岗到位、境外病例的可能输入,本土防护面临新的压力。这个时候,市民主动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代之以网上祭祀、居家追思等方式,既大大减低自身感染可能,又减轻政府管控压力,若祖宗在天之灵有知,岂有不欣然赞成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