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12版:长一工作室

“小草”回望 春意盎然

施仁芬(左三)慰问老人。资料照片
施仁芬新书。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小双

  日前,由施仁芬编写的《小草回望》一书出版,此书共收录了128篇文章,记录其亲人和戚友的故事,也记录着她的生活、成长与奉献精神。通过这些朴实的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位妻子、一位母亲的饱满形象,感受到在新中国成长的妇女对党对人民的爱与默默奉献的情怀。

  施仁芬将自己比做小草,其有着小草般绿行遍地的品格、甘为人梯精神,正如她做的好事星星点点,织成一块绿茵,葱郁满地,清气盎然。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小草回望》一书用朴素的语言,描写了亲人戚友、农村劳作、校园生活、身边经历等,没有华丽的词藻,每一句话都很真挚、真实和朴实。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此书共有15万文字,是77岁高龄的施仁芬在病魔折磨和左眼因外伤视力为0.1、右眼视力为0.3的情况下用心编著的。

  近日,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见到施仁芬时,其腿脚不便。戴着一副墨镜的她用洪亮的声音热情地招呼:“正月时,脚骨折了出不去,幸好现在有微信,有些事就在微信上与人沟通。”

  施仁芬于1942年出生于柳市蟾河堡村贫困家庭,解放初,她未满10岁,时常跟随着父亲下田劳作。她说,正是小时候的贫困练就了她坚韧的意志,宛如小草一般,无论什么贫瘠的土壤,都能顽强地生长,越是艰苦,越是去奋斗,童年的苦难是一笔财富。这些年来,她爱心助学,浇灌希望之花;成立话聊队,做空巢老人的“小棉袄”;组建老干部苍松艺术团,给民众送文化大餐等。她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真情浇灌 希望之花

  5月29日,乐清市爱心话聊志愿者协会等单位分别到智仁乡、湖雾镇的4家幼儿园,给每个小朋友送上一套童装,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六一”节,当天共送出700多套童装。这是乐清市爱心话聊志愿者协会倡议者施仁芬几十年来爱心助学的一个小小片段。

  24年来,施仁芬全家三代人,以“希望”名义,奉献爱心1341次,无偿资助380名素不相识的贫困学生,金额累计达64万元,资助对象远至吉林等12个省(市);在陕西圹霸渠小学、乐清福溪寄宿学校,设立两个“希望”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优秀教育工作者103人(次);筹集助学资金达537万元,帮助结对贫困学生2476名,帮559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1995年2月,施仁芬和丈夫石进才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朝鲜族三姐妹用鲜血和生命保住国家财产,烈士遗孤生活困难的报道,被深深打动,夫妻俩第一次以“希望”的名义寄出首笔捐助款,从此,一家人多次以“希望”的名义伸出援助之手:上海女工杜芸芸解放初把自己的10万元遗产捐献给了国家,在她下岗因生活困难时,收到“希望”寄来的500元;贫困生王明根被大学录取时,父亲去世,发愁之际,收到了“希望”寄来的存折和信……

  石进才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载着他们一家所资助的学生姓名、地址以及一些小资料。但那些受资助的学生,多数只知道经常给他们汇款的是“希望”。随着被资助人的增加,施仁芬动员子女和朋友参加爱心助学,三名子女每人都结对了好几十名学生。

  爱心话聊 贴心暖心

  “阿婆,端午节快乐,这段时间仁芬因为脚骨折来不了,我替她来看您。”6月2日,石进才给柳市镇蟾东村的丁阿婆送上鸡蛋和粽子。丁阿婆子女不在身边,一个人生活很孤单,施仁芬将丁阿婆作为话聊和帮扶对象,一帮就帮了好多年,今年她脚不方便,于是叫石进才替她去看望丁阿婆。

  这是乐清市爱心话聊志愿者协会13年来普通的一幕场景。2006年,某报纸刊登了一则独居老人在家去世后三个月才被家人发现的消息,这对施仁芬夫妻触动很大,他俩有了组建爱心话聊志愿队的念头。施仁芬说:“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人独自坐在自家门口,当偶尔有熟人路过喊她一声‘阿婆’时,老人就会微微一笑,一脸的幸福感。这情景让我看得很不是滋味。我也是已近古稀的老人,知道老人最怕的就是孤独。”于是,施仁芬夫妇把想法和同在乐清市老年大学学习的谷源、董进安、施太顺等同学商量,结果大家一拍即合。

  刚开始会员只有12人,如今,注册志愿者265人,年纪最小的23岁,最大的已经90多岁,结对帮扶对象193人。话聊队志愿者在施仁芬等人的带领下给空巢、高龄、体弱、病残老人送精神食粮,上门话聊、问寒、问暖,给老人普及保健、科普、家庭安全用电知识等,每年进行“四节”慰问,每月每人不少于2次上门话聊。对老人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力所能及地及时帮助解决。

  文艺骨干 最美夕阳

  5月30日晚,市老干部苍松艺术团和市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队的老同志们为虹桥镇台联利民幼儿园的孩子们送去《十送红军》等十余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市老干部苍松艺术团自1999年组建,我任团长18年。虽然现在我已不担任团长,但我以前从事幼教工作,他们特地开车接我到幼儿园联系工作。”记者采访时,施仁芬很开心地说起当天的情景。

  在乐清,市老干部苍松艺术团已家喻户晓,这与施仁芬及团员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建团初期,因为经费困难,施仁芬带头并发动团员捐款买乐器等。演出时,她们还自己搬乐器。为提高演艺水平,团员们广泛开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使节目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施仁芬动员本团能人志士,创作接地气剧目,其本人共创作《建设平安乐清 构建和谐社会》等30多个剧目。

  20年来,市老干部苍松艺术团参加各类演出达500余场次。2016年5月,施仁芬等人组织医师赴雁荡西门岛村义诊,带领艺术团前去慰问演出,艺术团准备表演最后一个节目。施仁芬指挥人员搬舞台上音响、话筒时,由于眼睛视力不好,从一米多高的台上跌落。为使演出圆满成功,她将脚的伤痛置之度外,坐在椅子上,指挥演员认真将最后一个舞蹈节目表演完成,并请演员与西门岛社区干部、村干部合影留念。待演出任务完成后,她发现自己的脚已肿胀得像小树桩一样,没法站立,后经医院拍片确诊为左脚后跟粉碎性骨折。

  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施仁芬曾获千名文艺骨干带头人称号。她的家庭还获评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浙江省最美家庭、文明家庭。

  扫一扫 看视频

  陈瑶璐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