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应该开启 “限音模式”
■张丽萍
前几天,市区东塔公园入口西首的健身场地拆了,健身场所移到了离居民区较远的公园里面。公园入口附近的住户和东皋城市书房的读者,终于不再受噪音干扰了。(《乐清日报》6月25日报道)
提起公园,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美丽、恬静等字眼。的确,公园作为公共场所,自出现以来,最初的定义便是“供公众游览休息的园林”,到了现代,才增加了开展文化活动及锻炼身体等功能。尽管如此,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公园依然是宁静的,依然是日常休憩的最佳场所,所以连房地产商推销楼盘,都把“毗邻某某公园”当作一大卖点。
然而,曾几何时,有的公园变得不再安静,这几年,“太吵”便成了东塔公园最受诟病之处。尤其在早上,公园里各种吹拉弹唱声和健身活动的音乐伴奏声不绝于耳,即使离得老远,高音喇叭里传来的声音也能钻进你的耳朵。此次健身场地搬迁是一件好事,但公园整体环境的改观,还有一段路要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东塔公园的现状,是对入园者行为管理长期缺位积累的结果。建成之初的东塔公园是很安静的,后来随着健身人群的增加以及锻炼娱乐方式的花样翻新,公园才变得越来越嘈杂。公园是公共场所,公共场所自有其行为准则,比如“不能大声喧哗”这一条,想必大家在幼儿园就学过,而现在一些户外健身娱乐活动产生的噪音分贝,已远超“喧哗”的界限。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对公园的管理,更多集中在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方面,对入园者几乎没什么有约束力的措施,以致一些入园者破坏安静氛围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
乐清的公园都是开放的,市民可随意进出,没有外在的约束,其行为是否文明,取决于个人素质。事实上,任何规则如果寄希望于个体的自觉遵守,而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措施作配套,许多人便不会把规则当回事。久而久之,破坏规则的行为积少成多,以至成了常态时,再去纠正就难了。乐清近年新建了多个公园,目的是为了打造宜居城市,让市民有一个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如果公园成了噪音制造地,岂不与建设公园的初衷背道而驰?
有关部门应吸取东塔公园的教训,在别的或新建的公园及早开展管理,规范市民在公园的行为,明确限制或禁止使用高音量设备及某些会产生噪音的活动,并对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和处罚措施。公园是展现市民文明素养的窗口。一个吵闹的公园,哪怕花草再繁茂,也难言美丽可爱。保持公园的宁静,管理不能缺位。
(作者为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