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牙根
狗牙根
■陈龙寿
狗牙根喜欢与农作物争地盘,不讨耕者的喜。“斩草除根”这个成语,满脸杀气,看来是专为狗牙根而设的。人们以前用锄,现在更多的是除草剂。人的聪明,可以很精巧地设计出只针对禾本科植物的选择性药剂。除了狗牙根,田里的马唐、牛筋草、狗尾巴草、茅根、狼尾草等同门兄弟也一并被株连。
梭罗用十年的时间观察记录各类植物,遗稿《野果》写到野生植物约有160种,其中没有提及狗牙根。沈复、袁枚、王维等园艺大家没有拿狗牙根装扮自己的庭院。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尽奇花异草,不可能让狗牙根登上大雅之堂。只有敢于哗众的王澍在宁波博物馆边上种了一爿狗尾巴草,可能很招仇恨,现在应该被大雅之人刨了,改种荷花了吧。
在园艺中大面积使用狗牙根,是近代城市化之后的事。狗牙根具有发达的根状茎和细长的匍匐茎。匍匐茎扩展能力极强,长可达1-2米,每茎节着地生根,可繁殖成新株。据测定,在旺长季节里,茎日生长速度平均达0.91厘米,高的达1.4厘米。葡匐茎的节向下生不定根,节上腋芽向上发育成地上枝,茎部形成分蘖节,分蘖节上产生新的走茎,新老葡匐茎在地面上互相穿插,交织成网,短时间内即可成坪,形成可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群落。可以说,狗牙根一落地,其他植物便不可能与它和谐相处。作为草根的代表,在乡村招人痛恨的狗牙根,没想到在城市绿化中得到重用。特别是喜欢大拆大建的泱泱大市,动不动划出数百亩空地种成草坪,狗牙根才真正活出样子来。
狗牙根的价值还有一层,可用于牧草,山羊最爱。同理,马唐的命名源于:马食之如糖。而牛筋草呢,自然与牛有关。梭罗认为,所有生物应该是平等的,都是上天的恩赐,不能厚此薄彼。相对于人类的生存,狗牙根的贡献并不亚于菊花、兰花、郁金香。其实,人们喜欢大富大贵,重视社会资源占得多的,动不动便来个十年计划将自己的儿子、孙子培养成贵族。对于衣食住行,喜欢有名的、贵的。阿玛尼打了补丁,总比温州产的美特斯邦威来得高档。对于花木,也是喜欢稀有难养的兰花五针松,而对狗牙根之类的贱草视而不见。现存世著作方面,大家也是懒得看文字,只看作者的出身与当时地位影响力。《浮生六记》《红楼梦》《瓦尔登湖》不是凡夫俗子能写出的。而结果呢,《瓦尔登湖》出版后一直没人买没人看,《浮生六记》仅存四记,《红楼梦》只剩八十回。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以较长的篇幅记述自己的山水园林、饮食起居。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自然,悲切动人,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实属罕见。他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酒卖画维持生计,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记载。
1850年夏,梭罗搬进父母家里顶层刚装修过的小阁楼。1851年4月23日,他从自己日记中整理出一篇演讲稿,即《行走,或者去野外》,在家乡进行演讲。他说:整个世界都在大自然中得到保存养护。他还提出应当尽可能保持原生态森林,这不仅有利于教育人们认识自然,还能进行有益身心的休闲娱乐。演讲结束时,掌声大作,经久不息。1859年,梭罗开始《野果》的真正创作。尽管花了很多时间,但临终前仍未能完稿。1862年5月6日早上,梭罗去世。结核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梭罗因此身亡,时年44岁。《野果》未完成稿在130多年后才被人整理出版。
曹雪芹更惨,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福彭、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亲友的救济为生。敦诚《赠曹芹圃》说: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曹雪芹长恨半生潦倒,一事无成。敦诚曾作《寄怀曹雪芹》: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1762年除夕,曹雪芹因幼子夭亡过度忧伤而逝,时年48岁。
如果梭罗、沈复、曹雪芹在当时有韩愈(骨头缺钙)、王维(依附女贵)、郭沫若(墙头草)、胡兰成(汉奸)的影响力,著作早入了《四库全书》。正是如狗牙根一般的可有可无,他们的残稿在民间只能靠抄本存活。这已经算是万幸,更多的著作传着传着失传了。狗牙根,几千年来一直被追杀,直到农耕时代结束才开始稍微体面的生活。这种体面,也是铺在地面上供人踩踏的。梭罗、沈复、曹雪芹诸布衣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