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花
「风物」
「风物」
鸡冠花
■李振南
记忆里,盛夏季节,外婆家的菜园子总是热闹的。丝瓜藤蔓肆意蔓延,豇豆缠绕着竹架,茄子挂着紫色的灯笼。而鸡冠花,就那样默默地站在菜畦的一角,与苋菜为邻。儿时,我常常分不清苋菜和鸡冠花,同样红色的茎,相似的叶片,直到鸡冠花头顶上冒出鲜红的火焰,才惊觉它的存在。
从植物分类学来说,鸡冠花是苋科、青葙属的一年生草本,因其花形酷似鸡冠而得名。它还有鸡髻花、雁来红、芦花鸡冠、笔鸡冠、鸡角根、鸡公花、小头鸡冠、凤尾鸡冠等一连串的别名。在我国的千年栽植后,经园艺的精心培育,现已有红、白、紫、黄、橙或红黄相间的花色,按花朵形状分,则有扫帚鸡冠、扇面鸡冠、璎珞鸡冠、鸳鸯鸡冠和寿星鸡冠。
鸡冠花的平民性、草根性,在于它不择地而生。无需肥沃的土壤,无需精心的呵护,只要有一点阳光,一点雨露,它就能蓬勃生长。它不怕风吹雨打,不怕烈日暴晒,经霜不凋,花期绵长,生命力顽强得让人惊叹。
小时候,我喜欢在初秋的午后,坐在外婆家的菜园里,静静地欣赏鸡冠花。阳光洒在红色的花朵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微风吹过,花朵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吟唱着生命的赞歌。
看着这些鲜红的鸡冠花,心中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它们是如此的普通,却又是如此的美丽。它们没有出彩的名声,却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们扎根于田野,却昂首挺胸,展现着生命的尊严。
鸡冠花的美丽,不像其他花儿那样娇羞含蓄,而是大胆奔放,肆意张扬。那鲜红的花朵,形如硕大的鸡冠,骄傲地立于枝头,仿佛一位凯旋归来的战士,昂首挺胸,充满了自信和力量。说是士兵,我觉得它们更像是将军,具有王者之气。鸡冠花的红,是热烈的,是浓郁的,是充满生命力的。它不同于玫瑰的娇艳,也不同于月季的优雅,它是一种野性的美,一种原始的活力。在绿色的菜园里,那一抹鲜红,如同火焰般燃烧,点亮了整个空间。
我曾仔细端详过鸡冠花,它的花瓣并非如丝绒般柔滑,而是略带粗糙的质感,如同经过岁月磨砺的双手。它的花形也并非完全规则,而是带着一种天然的粗犷,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反而更显真实和质朴。它的花色更不同于一般的红,如同浓烈鲜红的血液在流淌,将生命的特征彰显到极致。
鸡冠花的花期,从盛夏一直延续到深秋。当同是夏季的紫薇、莲花、凤仙、凌霄、木槿、牵牛、蜀葵的花儿纷纷凋谢时,鸡冠花却依然挺立,鲜红的花朵在秋风中摇曳,宛如一支不屈的火炬,照亮了萧瑟的秋景。因此,它又得名“雁来红”,预示着大雁南飞的季节,也象征着生命力的延续。
古人对种植鸡冠花还是有讲究的,明代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云:“下子时,撒高则高,撒低则低也。”而文震亨则在《长物志》里说:“吴中称鸡冠花、雁来红、十样锦之属为秋色。秋深,杂彩烂然,俱堪点缀。然仅可植广庭,若幽窗多种,便觉芜杂。”这当是色彩给予人的感觉,也是造园的要义。
鸡冠花原产印度,据传它是随佛教一起传入我国的,算算时间,最迟也不会晚于唐代。因为,唐代诗人罗邺就写有一首《鸡冠花》的诗:“一枝秾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傍。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裳。”诗人将鸡冠花的鲜艳比作新染的紫罗裳,真是奇思妙想,形神俱佳。
宋代咏鸡冠花的诗歌就多了,如钱熙、赵企、王令、梅尧臣、杨万里、孔平仲、董嗣杲、杨巽斋等都有写鸡冠花的诗,这其中我很欣赏董嗣杲的《鸡冠花》:“晴芳掩映宋窗曛,丑瓣攒鳞斗野云。艳挺双头谁立异,名侪五德自为群。丹裳浥露承秋重,赤帻临风唱晓分。函谷关前如有此,不鸣惟恐误田文。”全诗以鸡冠花比拟雄鸡,巧妙融合形神与典故,展现了深厚的艺术造诣。
在明代,鸡冠花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明代才子解缙,凭借现场的机智应对,赢得了皇帝的赞赏。据明人吴彦匡的《花史》记载:一天,解缙陪同成祖游览御花园,成祖有意为难他,命他作鸡冠花诗,解缙张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一语甫落,成祖忽从衣袖中取出藏着的白色鸡冠花,说:“是白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解缙不慌不忙,沉着应对,接口吟道:“今日为何浅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巧妙地用头戴霜雪来描绘白色的鸡冠花,足见其才思敏捷。
鸡冠花还有一篇名气极大的赋。这就是明末清初仲弘道的《鸡冠花赋并序》:“乃生长于阶除,托根株于檐厦。日光射兮无多,雨露霏兮亦寡。方其炎蒸甫歇,金风乍飔。群株炫采,烂焉盈枝,尔乃瘦梗寒条,较芙蓉而更寂。疎根朗叶,对篱菊其多思。似班姬退处夫长门,如苎萝幽闭乎西施。迨夫青霜降兮木落,白露瀼兮草萎,众卉兮凋谢,尔独映乎条枚。凉飙凛凓兮,摧之不能摧;风霰飘零兮,欺之不可欺。尔于是强项独发,傲骨生姿,朱紫奋采,黄白争奇,瓣如扇而半迭,子似缀而分披。露盘擎兮五色,仙掌摇兮九疑……”这篇赋,想象奇特,词语华丽,意蕴丰富,魅力无穷,后来,被清代汪灏收到《广群芳谱》,使这部植物著作增添了无数的文化内涵。
这些诗赋典故,赋予了鸡冠花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种花,更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一种对生命的礼赞。
人们说,女子如花,花如女子。可不知怎的,我却从鸡冠花身上看到了一种雄性的力量。如果一定要把花比作女子,那么,我也觉得鸡冠花代表的该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譬如那个替父从军的花木兰,那个带着娘子军的穆桂英。正如宋代梅尧臣写的“秋至天地闭,百芳变枯草。爱尔得雄名,宛然出陈宝”。可谓极得此花精神。
随着岁月的流逝,外婆家的菜园子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和水泥路面。然而,每当我看到鸡冠花,总会想起外婆家的菜园,想起那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