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5版:文化周刊·人文艺术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致赵建光老师的一封信

  赵老师:

  您好!

  记得第一次我给您写信是在母亲病逝及家中变故之后,那是一封请求辍学的信。这次我们同学聚会,您告诉我自己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我写给您的那封信,这让我百感交集、心存感激。

  记得小时候,我在乡村小学读书,由于教学条件差,学生和老师都很少,我们几个年级的同学同时坐在一个班上课,在乡下我们叫“合班课”。在这穷乡僻壤长大的我,把乐清中学这所乐清县的最高学府当作自己学习奋斗的目标。当我收到“乐清中学录取通知书”时欣喜若狂,全村人也都为我高兴、自豪。

  记忆让我回到三十五年前九月的一天,我背着大米、咸菜、书包等行李翻山越岭,走了两个半多小时的路才来到老乐中。当我走进学校大门时,首先扑入眼帘的是红专楼,右面是宽阔的操场,左面是内操场,还有三好楼、大礼堂。古老的银杏和大樟树格外吸引人,总之,我感到这里的一切都是清新美丽的。

  我们高一(3)班的教室就在红专楼二楼,刚读乐中时,我最怕英语课,因为在乡下读书,我从来没学过拼音,更不要说英文字母,所以当上英语课时,您讲什么我一点也听不懂。那时,我才明白城乡教学的差异,在乡下,我虽然在老师眼中是个乖孩子、好学生,可到了城里,我什么都不是。记忆最深的是我第一次英语考试只得了36分,后来,当上英语课时我就很紧张,因害羞常常不敢抬头正面看你。这36分可以说成了我一生中解不开的一种情结。

  那时读书,我非常羡慕我们班的其他同学,特别崇拜学习成绩特好的启乐、青荣、丽丽、张帆、张宇、志飞这些同学。启乐曾经和我同桌一年半,他数学头脑比一般人要聪明,曾在温州地区高中数学竞赛中获过大奖,他的英语也很棒。他对我帮助很大,经常教我读单词。我经常到上半街担水巷他家玩,讨论的话题常常是城里的孩子是怎样读书的,我问他学习上什么问题,他都会毫无保留地跟我说,可一到考试,他的卷子死活不让我看,不让我抄,我急了就会使劲地踢他的脚。这些情景至今回忆起来是那么的鲜活而有趣。

  自从乐中毕业后,我后来选择走了自己创业这条路,在组织团队成员时,我首先要挑好学校出来的学生。他们知识丰富,懂得的东西多,总之,总体素质要比乡下读书上来的要强一些。我因为没有上过大学,所以,在创业路上挣了一点钱后就想去高一等的学校读书。在二十三年前,我第一次进了中国人民大学,上课期间从不出学校大门。后来三年、五年的陆陆续续读了三次EMBA,明年计划再上五道口。总之,我有一个想法,要把青春岁月里曾经失落的部分补回来,补回得更全一点。

  由于自己的努力,我的事业稍微有点起色后,乐意帮助贫困地区孩子的读书,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接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好的教育。让他们进城求学时,减少他们像我当年因为教育起点过低而增加的那份自卑感。三十五年的时光很快过去了,可这人生道路上碰到的这36分的记忆我越发清晰。细细想来,这小小挫折和经历一直鞭策和激励着自己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超越。

  如今,同学们也都年过半百,都经历了风雨沧桑,而他们对往日的师生之情、同窗之情却也更珍惜了。这次同学聚会,一路上大家谈的都是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既遥远又亲切。我们班的毎一位同学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在最美的年华,能够和您与同学们一起,我真的很满足,尤其是当得知您一直保存着您从教几十年的学生资料和信件时,我更为能遇到您这样做事认真、一身正气的班主任大哥而自豪!

  时间告诉我们,经历的生活都是珍贵的记忆;

  生活告诉我们,面对坎坷,微笑着用肩扛下,总会见到雨后的彩虹。

  学生:钱金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