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老师”陈勃玮充满活力又耐心细腻
“00后”男幼师的童心守护
![]() |
“橘子老师”陪孩子们阅读。 |
“橘子老师”陈勃玮充满活力又耐心细腻
“00后”男幼师的童心守护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
清晨8点,当大多数年轻人还在通勤路上时,乐清市中心幼儿园胜利园区的00后带班老师陈勃玮已经领着孩子们在操场进行晨间体育锻炼了。“橘子老师,你快看我这里”“橘子老师,我刚才做的对不对?”孩子们想要和他分享的声音此起彼伏。
年仅21岁的陈勃玮是乐清幼教队伍中少见的男性面孔。经过“3+2”专业学习后,他于去年9月正式加入专业幼师行列,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坐标。
实时沟通分享建立起信任
幼师行业长期被视为女性职业,男性加入,不仅是对自我身份的挑战,更是对传统性别文化规范的突破。最初选择幼教行业,也是陈勃玮自己的选择。“读初中时,有温州大学的老师前来宣讲,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学前教育。”陈勃玮说,工作没有性别之分,他认为自己跟小朋友在一起会非常开心,便将幼教列入自己的职业规划中。
经过5年的专业学习,去年9月,陈勃玮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挑战——新生开学。“开学前的家访让我紧张得不行。”他坦言,如何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给自己这个刚毕业的男老师,是他必须面对的第一道坎。
当开学日来临,幼儿园门口上演着一幕幕分离的场景:孩子们哭声接连不断,家长们忧心忡忡地张望。“碰到这种情况,因为经验不足,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陈勃玮坦言,当他放平心态理解孩子的害怕与家长的担心后,开始在入学那几天拍下孩子认真吃饭、开心游戏的照片发给家长,让他们看到孩子在新环境中的成长瞬间。“每天记录每个孩子的在园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分享,用朴实的方式建立信任。”陈勃玮说。
与传统印象中男幼师可能粗心大意的刻板印象不同,陈勃玮展现出令人惊喜的细腻。在主班老师的相机中,记录着陈勃玮与孩子们相处的点滴:一起阅读时的专注神情,运动时的欢快瞬间,探索新事物时的好奇目光。
在游戏中学习的教育艺术
“我不喜欢刻板的教学方式,更倾向于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学习。”陈勃玮的教育理念在每一天的实践中得到生动体现,他设计了大量运动游戏,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和体力耐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记住他的名字,陈勃玮自称“橙子老师”,后来避免与别的陈姓老师混淆,大家都喊他“橘子老师”。
在体能课上,陈勃玮化身机器人,用独特的声线模拟各种情景,引导孩子们以闯关的方式完成训练。“橘子老师,你今天怎么变成机器人了?好搞笑啊!”孩子们围着他,超级兴奋。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参与热情。
就这样,幽默可亲的陈勃玮很快与孩子们打成了一片,让他感到惊喜的是,孩子们常常会注意到自己的细节变化。陈勃玮理发后,有孩子说:“橘子老师,你换了新发型!”陈勃玮换了新鞋,也会被孩子们发现:“橘子老师!这双鞋子是新的吗?”甚至在陈勃玮请假回来后,还有孩子八卦着问:“橘子老师,你干嘛去了?”孩子们是天生的观察家,这些看似平常的互动,反而更加难能可贵。
今年“六一”儿童节,老师与孩子们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从周一的气球小狗制作,到周二的水枪大战,再到周三的雨天踩水坑活动,还有周四的游园会、周五的端午撞蛋,每一天都充满新意。“这是我与孩子们度过的第一个‘六一’,希望给他们留下特别的儿童节回忆。”在陈勃玮的朋友圈,记录着这一周的快乐。
“男幼师确实少见,但‘橘子’老师用他的专业和爱心赢得了我们的信任。”一位家长表示,他既有男教师的活力,又具备幼师必需的耐心和细心,这种组合反而成为优势。
“孩子是最纯粹的,每天和他们一起,跟着他们一点点成长,就是最大的幸福。”陈勃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