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箭”
来乐清博物馆看弓箭文化展
![]() |
弓箭文化展。徐琴微 摄 |
十年磨一“箭”
来乐清博物馆看弓箭文化展
本报讯(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琴微)9月5日起,“弧光矢志:弓与箭的史诗”弓箭文化展在乐清博物馆一楼书画厅展出。此次展览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展览将持续到11月5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展出的藏品和复原弓都是由传统弓箭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吴士全提供的。在展览现场,记者采访了吴士全,了解到展览背后十年磨一“箭”的故事。
中国是人类史上最早产生弓箭的国家之一,远古神话——后羿射日也为弓箭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春秋时,孔孟将“射礼”传统融进儒家的礼乐教化体系,射箭成为君子“六艺”之一,“习射无言”“射以观德”,一个以“射”为中心的传统弓箭文化体系逐渐完善,更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符号,影响着中华子孙后代。弓箭制作技艺也成为中国传统手工工艺的典型代表流传下来,它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序和要求极高,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本次展览展出汉代、唐代、元代、明清等各种不同形制的复原弓和千姿百态的箭镞,还有箭囊、扳指、箭头等,集中展现了传统弓箭的精美灵巧与复杂技艺。展览还通过图文资料,生动介绍弓箭的起源、弓箭文化的发展、弓箭的制作技艺、古代射礼文化以及弓箭文化在当代的发展等,为市民了解弓箭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2015年开始收藏各种箭头,走上弓箭收藏之路,可以说是十年磨一‘箭’!”在展览现场,一身白色汉服的吴士全还身兼“解说员”,说起弓箭如数家珍:“这是‘鸣笛竹箭’,这是‘弋射竹箭’,弓有上弦弓、反曲弓、角弓等,按形状分,有马鞍形、半月形、三角形等,每个朝代的弓箭又各有特色……”
吴士全是雁荡镇灵岩村人,小时候就跟着祖父吴升球做竹弓。从2010年起,吴士全开始研究传统弓箭,练习传统射艺。2015年,他复原了第一把半月形竹弓。那一年,他用自己做的传统弓参加比赛,获得中国传统弓射箭比赛亚军。他还获得ACAC(中国射箭俱乐部联赛)2016赛季男子传统弓积分总冠军等奖项。他编了弓箭教材,让弓箭走进校园,开展弓箭研学等,致力于学习推广传统弓箭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到弓箭的魅力。为了丰富这次的展览内容,他研究琢磨,精心复原了13种左右各个朝代的弓箭。
历史书当中的名词,变成了可以细细观赏的实体,历史中的人群也因此变得亲切可感。射箭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是“六艺”之一,注重品德的修养和礼仪的修行。在展厅之外,还安排了射箭体验区,不少市民观展后,还挽弓搭箭,饶有兴趣地沉浸式体验一下射箭的乐趣。
据主办方相关人员介绍,希望这一次的展览,不仅让市民感受到弓与箭在时光中的辉煌,还可以提供一种更具体、更细微的理解历史的眼光,让弓箭文化活态传承,活力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