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6版:淡溪

淡溪万亩果园红了

“梅”好共富果鼓起果农钱袋子

给杨梅种植户颁奖。
共话杨梅发展大计。
忙碌采摘季。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燕 实习生 陈昱亦

  人间六月芳菲尽,夏至杨梅满山红。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杨梅成熟季节,乐清市第十七届杨梅节如约而至,喜爱杨梅的市民们高高兴兴迎来杨梅盛宴。作为乐清杨梅主产区,淡溪镇的种植户日日在杨梅山头忙碌着,上万亩杨梅果园迎接八方来客,“梅”好共富果铺就田间大道,俨然一幅生动的乡村美景。

  “土特产”育成“金饭碗”

  6月23日,“强城有我,‘梅’好淡溪”乐清市第十七届杨梅节暨淡溪生态旅游共富邻里节在淡溪镇黄塘村古民居举行。该活动由乐清市人民政府主办,乐清市委组织部、乐清市委宣传部、乐清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乐清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乐清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乐清市社科联、乐清农商银行淡溪支行协办,淡溪镇党委政府承办。

  烈日当头,一如主办方的热情好客。古朴的黄塘古民居门口,有一群身穿黄衣、腰系红带的“狮子”,他们热情洋溢地舞动着,欢迎游客们的到来。走进古民居,只见红彤彤的杨梅摆放在案几上,让到访者免费品尝。边上,杨梅罐头、杨梅干、杨梅酒等淡溪杨梅产业链产品一字排开,供游客品鉴。

  伴随乐清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的宣布,乐清市第十七届杨梅节暨淡溪生态旅游共富邻里节正式开始。淡溪镇党委负责人欢迎大家的到来,他说,杨梅是淡溪的一张“金名片”,也是当前淡溪将“土特产”育成“金饭碗”、实现特色农业赶超发展的关键所在。提及杨梅节举办初衷,他说:“一方面,我们想以此为契机,吹响淡溪杨梅竞跑上市的冲锋号;另一方面,我们也期待通过本次杨梅节,将能人志士、四海宾朋的目光重新汇聚到淡溪。”

  乐清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为淡溪杨梅种植户代表颁奖,以此表彰他们在淡溪镇杨梅产业化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杨梅种植大户周丕考荣获劳动模范称号,杨梅罐头加工户薛金维荣获第二届乐清工匠称号,杨梅干加工户潘美吹荣获首届农产品诚信生产经营户称号。

  当天,乐清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淡溪镇农业口相关负责人、杨梅种植户、杨梅加工产业户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杨梅发展方向,为杨梅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乐清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还做了一堂专题讲座,介绍了杨梅追溯与质量监管体系。“扫一扫杨梅精品包装礼盒上贴印着的二维码,可以查看杨梅相关信息,包括质量、采摘日期、批次等,如一张杨梅‘身份证’。政府可以以此监管落实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增强农户的责任感。”他说,该局积极推动企业质量安全内控管理,市场监管局自动推送相关产品信息到生产及经销主体,让消费者吃上新鲜、健康、安全的杨梅。

  小杨梅成“金果子”

  据不完全统计,黄塘村杨梅产业链年产值达2000万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杨梅的品质也越来越高。刚刚公布的2024年温州十大精品杨梅淡溪就占两席。获奖的杨梅均来自黄塘村,分别是虹达水果合作社的“淡溪”牌杨梅和乐清顺盛家庭农场的“硕顺”牌杨梅。

  杨梅种植大户周丕考专注杨梅种植生产38年,其种植生产的杨梅曾获长三角杨梅评比特等奖,并且多次入选温州市十大精品杨梅,成为乐清首个被录入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杨梅产品。他建立的冷库,有效延长了杨梅的储藏时间,推动杨梅从“一月红”向“全年红”,保证了杨梅的新鲜度。他发起成立虹达水果专业合作社,一举改变杨梅由人工制作竹篓盛放和储运的情况,统一定制了果篮和礼品盒包装箱,不仅外形更美观、保鲜期更长、运输更方便,售价也提高了20%以上,带动村民走上共富路。

  “近年来,黄塘村致力于推动杨梅生产统一化、专业化,建立了多个杨梅生产基地,成立多个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包括宇达广场、顺盛农场等,杨梅年产量均超过500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应,推动了村庄环境大变化。此外,黄塘村还深挖文化底蕴,获评浙江历史文化名村,黄塘古民居名声大噪,各地游客慕名而来。”黄塘村“一肩挑”干部周宏铭说。

  黄塘村的发展是淡溪果农致富的缩影。自2007年开始,淡溪镇已经连续举办17届杨梅节,大大提升了杨梅的影响力,展示了淡溪镇村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推动杨梅全产业链发展。薛金维的杨梅罐头加工基地日生产2万多瓶,他还面向农户建立免费食堂,有效协调了农户加工时间。

  近年来,淡溪镇紧密围绕“科技兴农、产业强农、文旅促农”三项核心,全面整合农业种植、服务、销售产业链资源,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将杨梅与素面、古法酱油等特产农产品相结合,推动杨梅与文旅资源、文创资源融合,将杨梅产业与旅游“联姻”,推进王十朋状元故里、黄塘古民居、丽阳马术基地、杨川水上乐园、“淡溪十景”等的宣传建设,带动当地特色旅游产业全面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