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2版:城事

这个踏实能干的儿媳更像亲闺女

“孝”字在她家得到幸福诠释

林秀兰和婆婆清扫马路。
给奶奶按摩手指。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海虹 文/摄

  因为她,公公从双腿疼到无法下地,经过两年康复训练,如今行动自如。

  因为她,婆婆脸上笑容常在,走到哪都有人夸她家有个万里挑一的好儿媳。

  因为她,老公的奶奶安享晚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她叫林秀兰,今年44岁,住在白石街道岐元村,20余年来,她除一心照顾两个儿子和夫家三位老人外,还常陪伴娘家的外公、外婆、父母四人,用身体力行践行“尊老爱幼”。她还是岐元村和白石街道的巾帼志愿者,哪里开展公益活动,只要有空,她都报名参加。2023年,她被评为“最美乐清人·乐清好人”乐清市“最美媳妇”,她家获得2023年度白石街道“孝行之家”荣誉称号。

  “我的生活目标很简单,就是照顾好家人,尽可能让家里每个人都过得开心,这样我也开心。”在和记者的对话中,林秀兰质朴的言语间散发着一种给人动力、治愈人的力量,这也让她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治愈着自己。

  一家七口的“主心骨”

  林秀兰和丈夫是初中校友,爱情的种子在学生时代就埋下了。到适婚年龄后,两人便顺理成章走进婚姻殿堂。那时,夫家经济条件不好,公公因为常年在海上漂泊工作,双腿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后返乡治疗。林秀兰结婚时,为减轻家中经济负担,她主动和丈夫商量,婚事简办,尽可能减少开支。

  “那时年轻,也没参加工作,结婚后我接连生了两个儿子。”林秀兰笑道。婚后没多久,丈夫为了生计,就外出闯荡赚钱去了,服侍三个老人、照顾两个儿子的重担便压在她的身上,但她从不抱怨,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自己的生活。

  那时,公公腿疾严重,下地都困难,经常到医院做康复训练。因为他们家住在半山腰上,一开始,她和婆婆一起搀扶着他推着自行车去医院,后来随着病情慢慢好转,她就一个人带公公下山去看病,每天早上、傍晚(除非下大雨),她都扶着公公在村内散步,在她的坚持不懈下,两年后,公公终于能自行走路了。

  结婚头几年,因为家里没多少钱,又有三位老人和两个幼儿需要照顾,林秀兰的生活每天就是围着他们和家务事转。让她欣慰的是,奶奶和公公婆婆待她如亲闺女一般,她忙时,他们都会主动帮忙带孩子、干家务等,这么多年生活下来,一家人从未红过脸,伤过和气。

  “身边的亲友都很羡慕我有个好儿媳,人漂亮,孝顺又能干,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平时逢年过节,她还常常发微信红包给我,朋友们都调侃,有没有被儿媳给的红包‘炸弹’砸破额头,我都笑着回复她们,戴着头盔,不怕砸。”林秀兰的婆婆笑道,儿媳最艰难的日子就是两个孩子还分别在上幼儿园和小学的那几年,那时家里没有电动车、汽车,上下学接送孩子都靠自行车,山路需要骑行近半个小时,尤其是山脚通往山上有段两三百米长的坡路,比较难骑,带着孩子也危险,那时秀兰都是推着自行车载着两个娃上下山,下雨天更难走。为此,她有时会和儿媳骑两辆自行车,一起下山接送孩子。

  十几年前,婆婆患上甲状腺肿瘤,需要到上海做手术,这原本应是儿子、女儿的事,但林秀兰得知后,考虑到丈夫要忙着事业,小姑子家孩子还小,于是她把自家两个儿子往娘家一扔,就带婆婆去上海就医了。去年婆婆在乐清做了一个手术,也全靠林秀兰在医院里辛劳奔走和悉心照顾,没有一句抱怨。婆婆说,儿媳做事勤快,洗衣烧饭都抢着干,嫁进来二十几年,除了坐月子,她没有帮儿媳洗过一件衣服。因为常年的相处,林秀兰已成为这个家的主心骨。

  将“孝”文化代代传承

  “我今年44岁,算起来,陪伴夫家人要比娘家人多,没结婚前,多数时间我都是在学校学习,这20余年在夫家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成长。”林秀兰告诉记者,丈夫的奶奶今年88岁了,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因为经常有游客到村里看水库风景,自从2016年家门口的道路翻新重建后,奶奶每天早上、傍晚都拿着扫帚清扫路面的垃圾,清理路边的杂草、干柴等,连家门口附近的公厕,她也经常清洗,还常年在公厕里、路边和家门口放一包纸巾,以便游客不时之需。

  奶奶一年要用坏近20把扫帚,林秀兰每次看到扫帚快用完了,就会一捆一捆地买过来(一捆10把)。“今年2月,奶奶还在坚持扫马路,我看她手肿得厉害,就和婆婆一起劝她歇一阵子,等身体好了再干。”林秀兰说,劝说好几次后,加上奶奶确实手疼得厉害,这才停下来。

  奶奶的无私奉献,也在林秀兰心中种下了热心公益的种子。近十几年来,因为孩子大了,丈夫也回乐清和她一起创业办公司,她也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一有空就积极参加本村和白石街道的各类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因为人勤快,办事利索,待人热情,近年来,她获得过乐清市星级慈善义工、最美巾帼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因为是村里的志愿者,一有活动,她就把奶奶和婆婆带出来一起参加,听知识讲座,享受志愿服务内容等。去年,村里为老人过集体生日,林秀兰特意抽时间出来跑到村里,陪奶奶过了一个难忘又有趣的生日。

  聊起过生日,坐在一旁一直没怎么开口的公公感慨道:“全家人的生日,秀兰都记得,每次谁过生日,她都会去买来菜和蛋糕,特意烧一桌菜庆祝,可唯独她自己从来没有过过,因为她的生日是每年的除夕,每次她都说不用特意过,年夜饭就是她的生日宴了。”

  父母在,不远游。20余年来,因为照料家庭和经营公司,林秀兰从没有去外地旅游过,这些年,即使有空,她也会安排一场“家庭一日游”。如去年S2线开通,平时喜欢宅家里不愿出远门的奶奶和公公,在她的极力劝说下,最后一大家人整整齐齐地去瑞安玩了一趟。林秀兰的行动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两个儿子,对长辈们很孝敬,奶奶、公公婆婆说起晚辈时也是一脸的幸福。

  由于儿子在乐清经济开发区工作,去年,林秀兰一家搬到市区住。虽然距离远了,但每周她都会到白石山上的家中,带点水果、零食或药品看望公公婆婆和奶奶,在她心里,这份牵挂已成习惯,他们安好,她就心安,“孝”字在这个家中得到了幸福的诠释。

  「乐清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