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2版:社区

20多年观3500部电影 读上千本书

倪孟旭:书影共读体验别样人生

“电影 不止是娱乐”讲座。侯人玮 摄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人玮

  “你们平时都喜欢看什么电影?”“我个人比较喜欢看剧情丰富或者有深刻内涵的电影。”3月19日下午,电影爱好者倪孟旭受邀在图书馆二楼文化驿站开展以“电影 不止是娱乐”为主题的讲座,分享了电影在他生活中产生的美妙的“化学反应”。

  电影赋予了心灵成长

  倪孟旭是乐清虹桥人,最早接触电影时,他还在读小学,那会村里定期会有放映员来放电影,他每次吃过晚饭就早早到放映点抢占前排。“小时候我很喜欢一部叫《少林寺》的电影,觉得非常有趣,看了三四遍,对电影产生兴趣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多年来,只要有闲暇时间,倪孟旭都会观看电影,从大学到现如今,他已经观看了3500多部电影。随着观影数量增加,他的人生态度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生活中,倪孟旭自认是一个普通的高中老师,人生经历可能不会那么丰富多彩,但是观影可以让他跟随主人公的脚步,无门槛、沉浸式体验另一段别样的人生故事,感受主人公的欢喜与悲伤,从而增加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历。“就像杨德昌说的——电影发明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续了三倍。”

  优秀电影不仅用来欣赏的,也是用来思考的。《东京物语》中深远的物哀之情;《阿姆斯达号》中对自由的追求;《十二怒汉》中对个体生命的尊重;《荒蛮故事》中讲述的人性黑暗面等,都让倪孟旭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电影不仅照见人类的情感,预演未来的生活,也让观影者获得个人心灵的成长。”

  阅读、观影呈双向奔赴

  文字和影像,不管接触到哪一个,都会产生美妙的连锁反应。

  倪孟旭不仅爱电影,也酷爱阅读。他家里有一面很大的书墙,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小时候,父母在外工作,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比较枯燥无味,所以课余时间都在阅读上面。工作后比较忙,但我也基本保持每天阅读半小时至两小时,目前也读过上千本书了。”

  在倪孟旭看来,看电影,其实也是一种阅读,它和读书是很难泾渭两分的,尤其是一些文学化的电影,同样是很好的文学作品,例如《雷雨》《海蒂和爷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在读书和看电影方面,我全都好奇,先接受,再慢慢体会、寻找,找到真正进入内心的东西,可以说是宽进严出。”他说。

  《蓝色星球》《地球脉动》《爱猫之城》《中国》……倪孟旭有时候也会观看各种各样的纪录片,但由于一些纪录片有观看门槛,他就会事先阅读相关书籍,“我个人非常喜欢苏东坡,在看《苏东坡》这一纪录片时,为更好地了解纪录片的背景和意义,我看了13本不同版本的苏东坡传记,再结合苏东坡的纪录片,我对他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倪孟旭表示,阅读和观影是相辅相成的,是种双向奔赴,观影能让人更好地享受阅读。

  观影成“特殊”教育实践

  倪孟旭现就职于乐清市第三中学,是一名历史老师,在他看来,电影就是一项能帮助学生喜爱和了解历史的有力工具。

  倪孟旭介绍,“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就认为,优秀电影能建立孩子的品格,了解正确或错误决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并且能让他们就算是身处困境也能为信念挺身而出。鉴于这种理念,倪孟旭也成立了一个“周日电影俱乐部”,经过精心设计和合理规划,使得看电影变成一种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教育实践,并借此提高学生的电影欣赏水平,增长他们的见识。与此同时,倪孟旭也会找很多同名书籍放在班级里,供学生阅读,让他们养成书影共读的习惯,形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电影俱乐部在每周日下午(学生返校日)播放一部电影,亲情、欲望、爱情、励志……每部电影都精挑细选,学生自愿参加,但看完后要写一篇观后感。”倪孟旭表示,一开始他还担心学生会因不想写读后感而拒绝参加观影活动,没想到大家非常积极,每次都是全员参加。“我还编辑了第一期班刊,把多年来学生的观后感发表出来,并制作成书,同学们都非常感动。”他说。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阅读榜样,请通过联系电话61882870或乐清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热线61116222告诉我们,我们将择优予以报道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