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3版:重点

文章导航

平阳-乐清山海协作

共富路上 共叙

创新平台共享机制

青街夜景。
沿溪的美景。
联山村的养猪场。
平阳乐清山海协作产业园游客服务中心。

  近年来,平阳、乐清两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山海协作工作部署,坚持以产业项目合作为重点,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全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行走在平阳,只要提起山海协作,老百姓们便能随口讲出项目,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平阳以山海协作产业园为重要平台载体,按照“一园多点”开发模式,有序推进核心区“一园”建设,科学开发“多点”项目,以平悦公司为开发主体,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投资,全县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建成运营,有效推进了全域旅游发展。据统计,2021年,平阳接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增长率均大幅提升,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8%,位列温州全市第二。

  以平台为切入点,平阳开始建立一系列联合招商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群众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更好地为其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通过工作制度化、合作市场化,帮扶项目化等方式,推动山海协作工程逐步深入,成功打造了多个创新共富平台。

  2019年,平阳、乐清深化合作共建模式,双方政府签署了《乐清市·平阳县2019年度“消薄飞地”共建协议》,成立平阳县鳌江镇高垟村、水头镇温家庄村、闹村乡联山村等30个经济薄弱村(股东村)入股的乐清市乐阳物业有限公司,在乐清总部经济园建立“消薄飞地”,现已有28家企业入驻,每年为平阳县30个薄弱村带来300万元的租金收益,带动了2.1万名村民增收。2021年11月,两地再次签署《共建山海协作“产业飞地”框架协议》,全面启动“产业飞地”建设。

  平阳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村级项目援建,并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每年递增5%,对于每一个援建项目,创新编排,共享成果。援建资金重点支持平阳西部山区村级基础设施、村集体经济增收等项目建设。通过建立项目申报管理制度和项目筛选机制,由挂职干部联合县发改局,对申报的项目进行逐一实地考察,不定期对项目进展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援建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工作,对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项目要求及时整改,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在深入开展合作方面,继续拓宽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部门的合作深度和广度,真正实现优势资源共享。2021年,两地通过创新平台,共享资源,各领域签订各类合作协议11个,互派交流培训人员8人,开展交流活动11次。多渠道开展消费帮扶合作,推动两地商贸部门对接合作,在“乐耕清耘”展示展销中心设立平阳农特产品专柜,拓宽平阳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当年平阳县鲜奶制品、大黄鱼等农产品销往乐清市共计3.8亿元。

  打造品牌实现共富

  “我们村是乐清、平阳两地共建的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也是乐清市结对帮扶的重点村。这几年村里共收到了乐清援建资金500多万元。村内的吴岭茶园能发展地这么好,多亏了山海协作呀!”平阳闹村乡联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奕日对山海协作的感受最深。这几年,村里依靠乐清山海协作和产业帮扶援建资金,建了通村公路,整治了村容村貌,扩建了350多亩茶园和150亩的果园,去年吴岭黄汤还获得‘岳阳楼杯’全国小黄茶类特别金奖。村集体利用乐清产业帮扶援建资金200万元和企业合股建立了年出栏万头的生猪养殖场,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35到50万元左右,现“平阳县润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是县科技生态饲养的“领跑者”,安排了村民到茶园、养猪场工作,每户年增收约1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

  青街畲族乡自从山海协作之后,建起了夜间景观灯光工程,将沿溪错落有致的亭台楼榭和廊桥、汀步、古宅都装扮一新。通过“月亮工程”,短短一年时间,青街畲族乡从最初无人问津到现在门庭若市,面貌焕然一新。据了解,目前该乡日均游客达2000人,周末5000人以上。相关营业额日均15万元以上,同比增长150多倍。餐饮业由3家发展到15家,民宿由2家增加到6家,有效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发展。

  在畲族乡,一些文艺爱好者走上了舞台,为游客表演,歌声让游客流连忘返。这一系列项目建设不但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增收,还有效助力平阳乐清两地产业项目深度融合。

  凤林村引进指南针国旅有限公司打造凤林红培研学基地品牌,山海协作援建项目红军古道、红军凉亭、水利工程,凤林村迁改工程,水坝观景平台及道路沿线挡墙建设工程,产业项目浙江红村研学基地项目(二期)均已完工。“现在村民都成了股东呢,村容村貌大变样,红色旅游、产业园观光等给村民带来了意外收益,连房价都涨了。”凤林村党支部书记郑书寿笑着介绍。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民间资本联合开发旅游产业项目,项目盈利按照合作社、入股农户、企业占比进行分配,从每年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有力推动了当地的红旅产业发展与农民创收增收,该村从原来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到现在每年村集体收入达11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70万元。

  通过山海协作振兴示范点建设,让平阳的农业变强了、农村变美了、农民变富了,为平阳西部山区发展群众致富树立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同时,山海协作援建资金为平阳共组织培训劳动力转移10178人次,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能力和水平,拓宽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途径。

  跨山连海产业蝶变

  平阳县青街畲族乡,原是一个原始村落,人烟稀少,只有一家陈旧的农家乐;闹村乡于1992年乡镇撤并时,由原闹村、联山、苍南三个乡合并而成,山乡资源丰富,但缺乏产业,环境“脏乱差”;还有鳌江镇高垟村、水头镇温家庄村等,如何让签订的合作项目从纸上谈兵到落地“开花”?如何结合各经济薄弱村实际情况,发展相关产业?山海协作,引领共富,产业定位成了关键。

  其间,乐清挂职干部们深入山区,开展走访调研,为鳌江镇书阁村、闹村乡联山村、凤卧镇凤林村等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的驻村干部,开展村庄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等指导。

  凤林村推出“红色旅游”,将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成为党性教育基地,做足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新文章;联山村推出“茶产业+生态养殖”,利用援建资金有效改善通村道路、提升村容村貌;书阁村推出“鸽业+田园观光”,争取援助资金100万元帮助村集体建设农家乐。为了将这些山村的特色和亮点宣传出去,乐清挂职干部们邀请乐清旅行社赴平阳踏勘和设计,编制旅游线路,吸引乐清游客来平阳旅游,打响了平阳旅游在乐清的知名度,实现平阳产业发展的最终蝶变。

  近三年,乐清、平阳共建设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42个,到位资金37.6亿元;乐清对平阳的山海协作援建资金达1170万元,援建项目40个。此外,两地在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更是硕果累累,如共同探索“一课双师”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让乡村学生同步享受城镇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北白象中心卫生院对凤卧镇卫生院在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等项目进行帮扶,通过三年努力使凤卧镇卫生院整体水平全面提高。

  链接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把山海协作工程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亲自谋划部署。历届省委不断深化对“八八战略”的理解,有效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质量水平,不断推进山海协作工程。

  2007年,乐清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最早、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正以崭新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曙光;平阳,作为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文化名县,正在学比赶超、弯道超越的道路上奋力驰骋。这一年,平阳被列为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受援县,与乐清达成协作结对关系。乐清·平阳山海协作工程正式开始实施。

  2018年,两地聚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同年6月,经省政府同意,平阳-乐清山海协作生态旅游产业园确定为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9月,成立平阳-乐清山海协作生态旅游产业园管委会,乐清派出挂职干部助推产业园建设;10月,两地各以货币方式出资1亿元,联合成立浙江平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定阳 叶长一

  通讯员 王夙慧

  春光明媚,向山上出发,原本崎岖不平不通车的山路,如今可直驱至山顶茶园茶厂。再拐进去,几幢崭新“宿舍”映入眼帘,白墙黑瓦,整齐地排列在山谷里。“这是养猪场?”“你说这是度假酒店我都信!”近日,一名乐清游客在平阳闹村乡联山村观光时发出感慨。

  村村建起了共富大道,公司办到了山顶,“红色旅游”“月亮工程”“鸽业+田园观光”“培研学”基地品牌等一个个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平阳各山区村庄开花结果。近年来,平阳-乐清山海协作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山海图景,更是让老百姓收获了切切实实的共富硕果。

  2021年,平阳-乐清山海协作产业园在全省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年度考核中再次获得优秀等次,获省绩效奖励1100万元,位列全省18个文旅类园区第二;且在由省委组织部和省乡村振兴局牵头首次开展的结对帮扶工作考评中,乐清市作为支援地、平阳县作为受援地均被评定为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