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 让历史之光照亮未来
修旧如旧焕发新生
![]() |
专业人员在省保单位白龙山石殿实施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董露露 摄 |
![]() |
市保单位1926年中共支部成立旧址。 董露露 摄 |
![]() |
市文保点徐可楼宅。叶长一 摄 |
![]() |
扫一扫 看视频 董露露 拍摄 陈瑶璐 制作 |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乐清自东晋宁康二年建县以来,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据了解,乐清文物保护单位的单体达到117处,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其中省保单位中,乐清古桥群、乐清碉楼属于“打包”性质的文物保护单位,古桥群有4个单体,乐清碉楼有21个单体)。内容涵盖了古遗址、古墓葬、古窟寺及摩岩石刻、古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和重要史迹等,总计六大类的不可移动文物。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外,乐清还有包括文物保护点、未定级(末认定)不可移动文物等历史文化遗存。
保护文物,是对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对社会共同记忆和利益的保护,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前段时间,北白象镇赵家硐村省保单位乐清古桥群之赵镇桥安全护栏腐烂,经市文保所等单位专业人员的及时修复,如今,来往村民发现古桥更美了。该文保单位的业余文保员告诉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很多年前,村民不知道这座桥是珍贵的宋代桥梁,后来知道了,大家就自发地用心去保护。
芙蓉镇雁南村市级文保单位发祥岭栈道,前不久因洪水被冲毁了一段,该村有关人员积极配合,与文保所专业人员开展抢修工作。修复后,不少市民周末驱车前去游玩,感受明代栈道的魅力和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
修复是保护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乐清文物保护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大批文物“修旧如旧”,焕发新生。特别是在文物保护处理难、文保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乐清完成30余处文保单位的维修工程。省保单位万桥、老田垟碉楼、白沙岛白定法碉楼、西门岛郑家里碉楼、赵镇桥,市保单位白象塔、石刻照屏、林氏二十九房宗祠、义烈祠大台门、李显墓、吕岙路廊、1926年中共乐清支部旧址、杏湾烈士墓等均得到了及时修缮和有效的保养。
乐清文保单位、文保点的利用初见成效,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大为改观。此外,乐清累计完成各级文保单位“四有”记录档案编制20处;补划了30处市级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引入科技保护手段
6月24日,记者和虹桥镇文化站负责人周云峰来到省保单位白龙山石殿,只见该文保单位的科技保护工程进入了收尾阶段。周云峰告诉记者,自4月30日开始对该工程的修复工作,历时近两个月的努力,现在严重影响石质文物的泛盐、风化、酸雨侵蚀、生物侵害等多种病害已经基本消除,这离不开乐清市文保所专业人员和浙江省科技学院专家们的努力。“以前这明代照壁上浮雕佛像面庞都看不太清,以为是被风化,这种情况存在十来年,两年前请了市文保所负责人周开阳来查看取样代验,查清石质文物病害的根本原因,还去省里请了专家,前前后后周开阳在白龙山跑了近40趟,最后才开出了准确的‘药方’。”周云峰介绍道。
白龙山石质文物科技保护工程是乐清第一次引入高科技手段,成功攻克了石质文物多种病害处理等技术难题。周开阳介绍,仅前期的实验室化验及数据测试就花了半年时间,不同的石质、不同的气候、不同的自然小环境对石质文物的影响各不相同,需要仔细勘察,按实际情况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工程开工后,他隔三差五上山去查看工程进展情况。
白龙山没有全部通车,到了山顶还要步行半个小时的山路,雨天时山路崎岖难行,晴天时顶着烈日暴晒。文保所工作者的情怀让周云峰非常感动。白龙山石殿除了文保员每日巡查,周云峰也带着相机两三天上来一趟,为了留下保贵的资料,他前前后后拍了数百张照片。
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文物保护讲究的是在“保”得好的前提下如何“用”得好。省保单位万桥前几年经过维修后,相关部门也在考虑如何做好“用”的“文章”,使文保单位更好发挥“存史、育人”的功效。6月16日晚18时,由天成街道主办的“音韵天成”大型公益诵读会在万桥举行,旗袍秀《音韵天成》让人犹如穿越;在“昨日记忆”里,朗读者们朗诵万规(宋)、王十朋(南宋)关于万桥的诗词作品。有人说,古桥与本土文化结合,让原本普普通通的夜晚变得诗情画意。
周开阳认为,这次公益诵读会是文保单位属地街道做好文保单位“保”和“用”的新尝试,值得思考、借鉴,今后可以通过不同的尝试,让文物“活”起来。如何让文保单位“用”起来?国保单位乐清东塔文峰禅寺的住持释达因法师作为一名兼职文保员,同样在思考。
释达因法师说:“前几天我发现塔略微有点向北倾斜,就请专业鉴定部门来做鉴定。为了让市民观光时交通更加便利,在东塔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外,做了山体加固修复工程,增加一个观光平台。”他们希望在对周边环境做力所能及的整治与保护的基础上,整合各个类型的文物资源,结合地方特色,增强城市文化内涵。6月28日下午,记者在东塔山上看到,两名工人正在现场施工。
释达因法师说,东塔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在很多乐清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未来东塔公园也会考虑开展与乐清本土文化、东塔文化相关的宣传活动,提升市民文保意识,自发加入到文保行列。
结合乡村游促发展
仙溪镇北閤村、南閤村等历史文化名村等已初见成效,将文物古迹保护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南閤古街,古色古香,牌楼民宿、叙发布庄等映入眼帘,周末、节假日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游玩,民宿也常常客满。
在南閤村,有专门的文保小组,6名业余文保员负责管理村内文保单位。业余文保员章小明说,6人都有分工,有人负责国保单位南閤牌楼群,有人负责尚书第台门,有人负责章玄应墓等,每天都会去巡查,最近他们发现尚书第台门有屋檐瓦片损坏,就第一时间联系文保所工作人员。
周开阳等文保所工作人员每周五下午都会到南閤实地调查,参与南閤、北閤两个历史文化名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古建筑、古街区修复提升的技术指导等。在章小明等人看来,有专业的指导,发展更有信心。
挖掘文物深层价值
“跨越近一个世纪,红色的种子从这里撒向乐清大地。”刚放暑假,不少学生走进1926年中共乐清支部成立旧址参观。“二六支部”是乐清最早成立的党支部。1992年经乐清县人民政府批复,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长春楼业余文保员介绍,这里经过专业的修缮,还配备讲解员,在长春楼一楼最显眼的位置,设立了党员活动室,鲜艳的党旗位于中央,能感受到红色的力量和光芒,这里每天有近百余人来参观,他们安排专人日常管理。岁月如梭,长春楼仍静静地坐落在城市一隅,见证着伟大历史。
文物保护要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挖掘文化价值。通过红色旅游振兴革命老区是近年来文物部门的另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乐清充分发挥以1926年中共乐清支部成立旧址、周丕振故居为代表的革命历史文物的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在乐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当前“大拆大整” 旧城改造专项行动,给文物保护带来极大考验。许多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代久远,历史遗留问题多,维修经费欠缺,久经风雨侵蚀,成了危旧建筑。很多文物保护单位在“大拆大整”过程面临误伤、误拆等危险。
6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旧城改造通井街片区西塔公园建设工程项目工地,三辆挖土机正在轰隆隆的作业。不远处的山上还留有一座坟墓,施工人员小心翼翼地作业。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山上有很多坟墓都被移除,但这座坟墓是市级文保单位蔡氏兄弟合葬墓,他们发现后立即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措施,以及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的审批。6月10日上午,乐清市文物部门联合旧城改造指挥部现场调查并确定方案,确保该文保单位安全。
类似“大拆大整”环境下涌现的文保单位保护问题,周开阳提出了建议。他说,可以根据乐清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异地保护”政策,如将可利用土地划出一定的地块作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异地保护用地,这样既能保护、利用好在“大拆大整”“城中村”难以保存的历史文化遗存,又能为这些地方植入历史文化元素,还能为乐清人民提供休闲访古、文化活动的场所,一举多得。
“异地保护”留住文物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2017年,市文保点徐可楼古宅“重生”。虞海泽从租下大宅、重新修整,到再开大门,和伙伴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如今,古宅里除了有美术咖啡馆,还有蓝夹缬体验、白鹭书院等,还会定期举办书画展、讲座、道坦电影等,很多文人墨客在此寻找创作灵感。
6月25日,记者来到徐可楼宅。走进院子,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古宅一角,十来对母子在上蓝夹缬亲子课。美术咖啡馆的服务员雨泽告诉记者,曾经有很多市民希望这里能变成民宿,提供餐食。但因为徐可楼是文保点,又是老宅,不能使用明火,所以近两年,他们一直坚持初心。其实,近些年来,随着市民文保意识的提高,好多人都自发当起了文保员。
徐可楼宅荒园重生也吸引了倪焕松的注意,他是倪文西的重孙。6月25日,记者来到市文保单位倪文西故居,见到倪焕松与他的叔叔倪大华。他们向记者讲解倪文西的事迹、故居的结构、风格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倪焕松说,祖宅年久失修,之前屋面檩条断裂,当时下雨,雨水从二楼渗到一楼,市文保所工作人员得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倪大华是倪文西故居的业余文保员,负责业余文保工作十来年。倪焕松说,祖宅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他们一家都想保护好这里,希望它能像徐可楼宅,供市民参观交流。而他还有一个愿望,希望将来能接手叔叔业余文保员的工作。
“让文物活起来”,通过与民间文物保护热心人士的交流,引导、利用社会力量做好市保单位倪文西故居、文物保护点徐可楼宅的保护、利用工作,使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成为社会文化人士学术交流、传播文物保护知识的阵地。
“80后”乐清画家余克用画笔记录文保单位风貌,目前已完成8个。画之前,他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乐清文保单位历史,再实地走访,拍了很多照片,寻找最适合表现文保单位特点的画面。通过画风景展现人文内涵,是他最想要表现的画面效果。周开阳说,很庆幸乐清有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参与乐清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大家谈」
钱礽武:
因工作关系,我们担负着全市文物相关执法工作,每月定期开展两次文物“双随机”抽查。对于坐落在偏远山区的文物,比如峰火台、摩崖石刻,巡查一处都要半天到一天时间。文物执法任重而道远,全民文物保护意识仍有待提高。市民要意识到擅自施工造成对文物的破坏,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余锌锌:
保护文物,实际上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文物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丰厚物质资源,而且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精神滋养。
叶乐淼:
文物工作的对象虽然是过往的古物,但旨归却在今天和未来。传承文明、弘扬文化、启迪心灵、滋养道德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独有优势。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物价值,普及保护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