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敏 以前,每周五下午,在乐成客运站里,有400多名学生在此排队等车,有些学生甚至需要排队两三个小时才能搭上回家的车。为解决周五学生乘车难题,12月22日,乐清城市公交加派3辆市区至柳市的城市公交车支援城乡公交,当天学生排队候车现象明显改善。(2017年12月25日《乐清日报》) 逢放周末假时,学生乘车难是乐成客运站多年以来的一个难点。每周一次激增的客流,让城乡公交公司喜忧参半。喜的是客源充足,忧的是消化过程有点漫长,令学生们久等。如遇高温天下雨天等异常天气,看着挤在队伍长龙里的孩子们,运营者也会与学生们同样着急。对于运营者来说,平时运力基本呈过剩状态,周一到周四“吃不饱”,周五则客源骤增,一时半会运不完。这种冷热不均的运输现状,导致的结果是乘客耗时又耗力。 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当下,公交问题并非单纯的经济问题,它更可能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认识问题,以及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是否见真章的问题。 现在,为什么多年未获解决的学生周末假“乘车难”得到了缓解?这里,有必要交待一下乐清公交改革的进程背景:这个案例是乐清交通融合进程的一个标志性节点——城市公交与城乡公交两家公司负责人已交叉任职。这才是有效解决周末学生乘车难的坚实基础。两家原来定位完全不同的公交公司,在这个时刻打通了合作途径,让区块融合、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十三五交通的关键词就是融合,提倡综合运输。观察这个案例,可以得到普适性认识:要融合发展,体制改革才是关键。便民惠民事项,尤其需要运行机制的创新。原来面对学生乘车难问题,大家都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尽管原来城市公交与城乡公交两公司都姓公,但奈何局限于各自为政的制度,资源还是无法得以及时有效的整合。现在,融合理念之下,“两张皮”合二为一,整合资源终于让学生乘车难得以消解。 从这个案例上看,资源的最优利用,不但利民利社会,也利政府。学生乘车难缓解了,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经营者宽心,官员也不再糟心。 (作者为乐清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理事长) 「乐清观察」 学生乘车不再难 公交融合更便民 两家原来定位完全不同的公交公司,在这个时刻打通了合作途径,让区块融合、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