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 临近上年岁末,乐清“人民听证”举行了2017年度的第二次会议。会议的议题,无论是交通建设部分项目未按期开工问题,提高公共文体设施利用率问题,出租房整治问题,还是督促“最多跑一次”改革措施的落实,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人民对生活更加美好的要求和向往。(2017年12月29日《乐清日报》) 乐清“人民听证”的实践虽已历时十年,但其基本意涵与十九大精神却非常契合。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且,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强。乐清,作为“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作为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先行区,发展实践先行,相应的问题和矛盾也率先产生和显现。“人民听证”的实践,正是顺应乐清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已经开始呈现出来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利益诉求而产生的实践创新和探索。 2018年,改革开放大业步入不惑之年。回望40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累积下来了很多矛盾,并且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还在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能否及时有效地回应种种社会关切,缓解并在发展中逐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新时代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大课题。 面对日益增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社会诉求,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性的制度安排。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加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建设进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就其制度设计而言,汇集、整合和表达民意是其一大基本功能。因此,人大制度一旦运转起来,就能够比较有效地回应社会关切和诉求。这就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进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更充分地发挥人大常委会的作用,更充分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同时要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督促人大代表积极履职,从而将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权更好地落实,将人大制度应有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多年来围绕不断推进“人民听证”制度建设,乐清市在上述问题上为推进人大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也为建构回应型治理体系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实践样本。 正如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的那样,回应社会关切,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能够积极有效地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诉求,这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属性。乐清“人民听证”不但是在地方和基层推进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的实践,也为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提供了诸多启示。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国情调研乐清基地项目负责人) 及时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 ——观摩2017年“人民听证”第二场会议有感 “人民听证”的实践,正是顺应乐清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已经开始呈现出来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利益诉求而产生的实践创新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