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阅读
3  4  
马叙小说集
《他的生活有点小小的变化》出版
《雪隐鹭鸶》
雷声从远方来
萧红:在饥饿中为自由而流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雪隐鹭鸶》
2014-12-13

    被列为禁书、奇书、才子之书的古典名著《金瓶梅》,究竟有多少可能的读法?为什么说它启发甚至胜过了《红楼梦》?书中一百回故事,如何暗藏着“雪隐鹭鸶”般深险幽微的人情世态?明清之际的市民生活与世风转变,又与今天的中国现实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格非新著《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首先将《金瓶梅》置于16世纪全球社会转型与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探索小说情节背后的社会史和思想史渊源;进而46则优美隽永的“修辞例话”将全书关窍一一勾连,为读者剖析《金瓶梅》写作的精妙处。他对《金瓶梅》的解读承续了前辈学者“以诗证史”的努力,以小说观照时代,建立文学文本与“历史事实”间的复杂关联。修辞例话部分的细绎深解,亦堪称文本精读的典范。格非1964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清华大学文学教授。

    酒色财气肌肤相亲是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外的另一种美,真实粗鄙,可恨可爱。见过太多人对《金瓶梅》高下迥异的评判,扯到日神酒神人格什么的,似乎远了些,不过我真心觉着那些破口大骂淫书的白莲花大可不必:没研读过,就没资格发声;研读过,淫者见淫,风月宝鉴照哪一面,全在你自己。 ——接地气

    格非的评析,未涉及具体的性描写内容,而是从经济、法律、宗教、伦理乃至哲学的角度条分缕析。除了《金瓶梅资料汇编》,还参考了《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典籍,以及《王阳明全集》、《尼采思想传记》、《白银资本》等哲学、经济学等著作,其中有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一面,真正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东西方哲学比较的部分。比如在《伦理学的暗夜》、《自然、本然与虚无》两篇文章中对东西方观念变革时代(社会变革与思想变革)的比较。  ——soso

    格非发现,西方的社会革命与思想变革,是在“自然”的名义下进行的,或者说,对“自然”的发现,构成了反道德主义、反理性主义的一个重要参照,《金瓶梅》的“嫉伪”和道德批判,也有一个重要的参照物,它不是萨德、施蒂纳、尼采的“自然”,而是佛教与阳明学“无善无恶”的“本然”。这使《金瓶梅》出现了用禅宗“真妄”取消善恶是非的倾向。这种中西方思想背景的对比很有意思,虽然源头不同,在思想发展的枝干上结出了不同的果实,但在文学作品这个层面上,却展示出异曲同工之妙,盖因人性相通,人们的行为模式在一些触及本性的方面,是不分东西的。

    ——歪打正着

    这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金瓶梅中明代社会的法律和经济关系,熟悉明史的人会觉得讲得不深。第二部分社会变革下思想史的发展变迁,把金瓶梅放到了全球舞台上去评判,个人感觉这是此书中画风最为奇谲的一段。第三部分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文本分析,这个秋水堂写得很细了,格非没翻出太多新意,但也不落俗套。总得来讲视野广阔,硬货不少,不是随便读读的闲书。每个点也都没讲多深,有点类似大学里听课,老师说得很杂,但都点到为止,后面的你自己去悟。  ——沈璎璎

    今年的出版界有两部别具一格的作品值得注意,其一是学者刘禾教授印行了她的新小说《六个字母的解法》,其二便是身兼小说家和小说研究者二职的格非教授推出了他的《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之所以将这二者相提并论,是因为这两本书都因作者的多重身份和文体的难以界定而显得不同以往的好看。而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二位还都曾在不同场合相当低调地坚称,自己所写的不过是“随笔”。

    ——不喜亦不惧

    我们追踪着格非先生起伏跌宕、出神入化的思路,大呼过瘾,却并没有迷失,而是终至有了一种被作者送回家的“归家”感。可以看出,这样一本学术性随笔所追求的的确不仅仅是学术发现的价值,它提出的更是一个学术书如何写得畅快好看,如何回归人们最根本的阅读需求的问题。 ——霜红舞罢

    (黄崇森 整理)

    《雪隐鹭鸶》

    书味

    Y

    uedu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阅读 00004 《雪隐鹭鸶》 2014-12-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