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崇森 著名作家马叙日前出版了个人第三部小说集《他的生活有点小小的变化》,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部小说集收录马叙风格接近的不同时期短篇小说18篇,书名即来自于其中一篇小说《陈小来的生活有点小小的变化》。 马叙,原名张文兵,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写作小说、诗、散文。文字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当代》、《天涯》等国内刊物。已出版有小说集《别人的生活》、中篇小说集《伪生活书》,散文集《时光词语》、《在雷声中》,诗集《倾斜》、《浮世集》。 另类的先锋作家 不少评论家认为,马叙是温州一位另类、先锋的作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乐清一个叫“上林村”的海滨村落建了一座石屋诗意地栖居,正如荣格所说,他要为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所掌握的知识找到像石头那样确定的表达方法,并要以石头那样坚实的方式来坦露一种信念。在海边居住的日子里,他面朝大海书写很多关于大海的诗歌。 随后他开始小说创作。1994年对马叙来说,是小说创作的上具有临界意义的一年,他开始进入缓慢、冷静的“中年写作”,这从他的几个中短篇《别人的生活》、《艾波的一次失败的剧本写作》、《观察王资》、《摇晃的夏天》等就可以看出。马叙创作的这几篇小说都不重视故事情节,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故事情节。在小说《观察王资》中,“我”只是重复、单调、乏味地观察一个叫“王资”的人,描写了一个人的无聊、荒谬与虚无。小说《林石黄善在南方的一座旧旅馆》描写一对新婚夫妇由于住店过程的一次偶然的钥匙问题,这很小的事却推动了事件的多米诺效应,直接导致两人的离婚,描写了现实的荒诞。 这部小说集收入上面提到小说《艾波的一次失败的剧本写作》、《观察王资》和《林石黄善在南方的一座旧旅馆》。 马叙把自己的小说写作称为“低姿态”写作,执拗地坚持描写平庸的世俗生活。 平实的庸常生活 在这部小说集中,马叙一直致力于对“平庸生活”的写作,观察一个个平庸的人有各自稍显不同的平庸生活。而马叙认为,他并不是一直致力于这种写作,但是确实是他的相当一个时间里的写作状态。 他说,“平庸的生活才是生活的本质,人的生活状态基本都会处于一个平庸层面,就我们的生活而言,谁都希望不平庸,但是这种努力大多都以失望告终。最后都会回到平庸的层面上来。虽然平庸有着巨大的差别。“王资”有着一种平庸的虚无,“刘光斗”被网在平庸的烦恼里,“黄大豆”的快乐平庸而细微,“陈小来”试图创造一种新的平庸。我以为,只有平庸才更接近生活的本质。就平庸深处而言,它所提供给我的是人性的细节,人在这种状态之下,他所呈现的是生活深处的一些元素,他对微小的索求中,其实包含着巨大的人性因素。比如读书看报喝茶聊天,这些平庸的行为之中,包含着本质的无聊。无聊对人本身而言,是一种黑暗的状态,这种状态是身体和生理的更是内心的。同时也是一种人的更深的孤独。” 在马叙的小说里,“走出去”一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但最终总是发现,走出去后的生活更没劲。这部小说集中的小说《乘火车去远方》,他让油菜、豆子、鱼头、傻瓜、大脚和小村这6个小孩子踏上开往远处的火车,途中经历饥饿、吵闹、打架,最后一人失踪,另外5个人被遗弃在一个叫德州的地方。 针对这一类主题的小说,马叙说,人的最根本的生活状态就是走到天边也是一样的,只是环境变了而已。有时环境会带来一定的改变,但最终还是一样的。比如你去北京上海,地方是大了,所交际的人也多得多了,但是,回过头来,你还是你,就是你做了些看似很大的事,但是,也就平常所说的也就那么回事,“也就那么回事”,这就是根本。所以,不管生活在哪座城市哪个地方,它就是“那么回事”。也就是在“那么回事”中,蕴含着平庸生活之下的一些细微尖锐的东西。 马叙小说集 《他的生活有点小小的变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