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交警
3  
行车前请对车辆仔细检查
解读车外视觉盲区
紧记交通道路安全
法院通报交通事故典型案例
呼吁提高全民交通法制意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解读车外视觉盲区
紧记交通道路安全
2014-12-11

    ■郑益和 李雨诺

    驾驶员朋友们都知道,汽车存在视觉盲区,它被视为驾驶员获取路面信息的最大障碍,极易影响驾驶者的判断以至操作失误,使自己的爱车受到伤害,甚至于发生严重的伤亡事故。只有深入了解,掌握必要的行车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开危险,下面我们来看看常见的车外视觉盲区有哪些?

    车外“移动”的视线盲区

    场景一:相信每位司机都试过在等红绿灯时,在车前面的各种大货车、公交车,接近3米高的车身,令尾随它的小轿车司机根本看不到头上的红绿灯。不少公交车司机对绿灯变换频率了如指掌,通常都能在红灯亮起前的瞬间顺利冲关,但往往尾随它的小车开出一段距离才发现闯了红灯。

    场景二:11月27日下午1时25分许,王女士驾驶一辆白色轿车沿四环路往温州方向行驶,行驶至东山南村路口附近时,在路口左转弯时与李女士沿四环路往虹桥方向的灰色轿车相撞。双方都说未看到对方的车,在责任划分上各执一词,在现场争论不休。后民警调用监控画面显示:在双方车辆发生碰撞前,一辆黑色轿车由东山南村驶出,在路口左转进入四环路,就在此时王女士也在路口左转,黑色转弯轿车对王女士和李女士的视线都造成了些影响,导致双方没有发现彼此车辆,虽然李女士发现情况后紧急踩刹车避让,但两车距离过近,还是发生了碰撞。

    支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接近路口时,与前面的车辆保持足够距离。如果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需坚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原则,降低车速,看清楚后再安全通过。

    斑马线前的视觉盲区

    场景一:想必你也试过,当你安分守己地在红灯亮起时停在斑马线前,在你的两侧车道上停了一台公交车。这时候你要注意了,大客车宽大的车身就像两堵墙,导致小轿车驾驶员根本无法了解此时斑马线上的情况,从而产生了盲区。很多行人往往在人行道绿灯即将结束时,都还会做最后“冲刺”。公交车往往起步较慢,所以绿灯亮起时,如果你第一个抢先起步,那么事故是很难避免了。

    支招: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两侧的大车先起步,等大车缓慢地移动车身通过斑马线之后,看清二侧路面情况再加油起步。

    车辆停靠的视觉盲区

    场景二:今年11月16日10时许,柳市镇柳江大道与北白象镇大新村路口,一名5岁的孩子,从一辆临时停靠下客的公交车前急穿马路时,遭后方来车碰撞碾压,抢救无效死亡。在事故监控录像中,临时停靠路边的公交车挡住了同向行驶的后方来车的观察视线,孩子从公交车车前急穿道路时,后方高速行驶的车辆无法及时发现或采取紧急措施,悲剧由此发生

    支招:路遇停靠路边的车辆时,要鸣喇叭示意,同时注意降低车速,尽量避免靠内侧行驶,防止车前行人急穿马路。

    山坡上的视觉盲区

    当车辆行驶在山坡道路上,车辆到了最高点上时,此时驾驶员的视线会离开路面,造成视线盲区,此时没有对对面来车做出避让,往往会造成交通事故。

    支招:爬行在陡峭山区道路上时,车辆尽量靠外侧行驶,当视线离开路面时,要鸣喇叭引起来车注意。

    此外,车辆行驶时,还会受到公路线形,路旁建筑物、植物等阻挡视线,造成视线盲区。交警提醒:视线盲区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对于新手驾驶人来说,规范的驾驶操作和谨慎的态度,能很大程度上弥补驾驶经验的不足。对所有驾驶人来说,“守法、细心、谨慎、礼让”,才能让回家的路更加安全、畅通。

    解读车外视觉盲区

    紧记交通道路安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交警 00008 解读车外视觉盲区
紧记交通道路安全
2014-12-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