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综艺
3  4  
我市三姐妹获重奏组金奖
《南宋大贤王十朋》
入选签约省中青年编剧扶持项目
我随十八军足迹进藏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风云雷雨山川坛始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2014-08-16

    ■王贤明

    一

    意境之说,本见于古典文学之范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不可或缺的因素,从先秦始,人们便在文学作品中开始了对意境的孜孜追求。意境同样是中国绘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亦是中国古代画论中的中心范畴,特别是在山水画这一领域中。中国传统绘画主要讲究的是意境美,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常以意境美取悦于人。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是如此,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画面的内容予以联想而产生共鸣,心灵受到感染。它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具体来说,就是指一幅画气韵生动,与其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对“意境”美的普遍关注和钟爱,使得中国画升华为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脱离了对“意境”美的多方面探究,中国的绘画就只能停留在技术或者是对自然的简单模写上。中国山水画意境的产生,说到底是画面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

    二

    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可以上溯到南北朝,至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步了。无论是历朝各代绘制的宏伟巨幅,还是充满了文人气息的山水小册页、手卷、扇面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显现出或雄浑壮观,或隽秀典雅,或秋山寒林,或村居野渡,或古雅,或朴野,观之,无不让人如身临其境,玩味不尽,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能充分体现出这样的“诗情画意”的历代画家中,以唐代的王维最为代表。王维既是是著名的诗人,同时又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晚年隐居在蓝田辋川别墅,以琴诗绘画自娱。苏东坡评价他的作品时称:“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特别是他首先采用了“破墨”山水技法,大大的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据传王维的《长江积雪图》,图绘大江之上,两岸群山绵延,枯树寒林,村庄房舍,落雁平沙,舟楫泊岸,樵夫归柴,俱沉浸在茫茫雪意之中,让人能够在如此静谧的世界里获取心灵的净化。后者如董源、巨然、马远、夏圭、倪云林等等历代大师作品,无不充满着空灵淡远,疏朗荒寒的非凡意境。可见这类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名作,已经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符号了。

    三

    那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如何营造的呢?这就不得不提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比之西洋绘画之焦点透视不同,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也就是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的三远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之远山,谓之平远。高远者,如北宋范宽《溪山行旅途图》,此画大图阔幅,山势逼人,山头杂树丛生,充满顽强的生命力。细密的点子皴,更是把大山刻画得坚实与传神。一条飞瀑从山间一泻而下,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中前景山脚处。巨石纵横,庙宇隐现,溪流湍急。近景大石突兀,一队旅人正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进。整个画面充满着幽深、静谧和伟大的意境!深远者,如荆浩的《匡庐图》。此图群峰高低错落,涌出于云表,山间瀑布飞泻而出,山道蜿蜒崎岖,山脚荒村院落错落有致,景色浑然一体,营造出一种生动感人的艺术境界。平远者,如董源之《夏山图卷》。该画一片岗峦层叠,烟树迷蒙的景致,其间点缀一二人物桥亭,牛羊放牧的江南特有的生活情景。宋代的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又提出了迷远一说。他说,迷远是“烟雾瞑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如宋人画《梅溪放艇图》,尽显“迷远”之妙,既有数里远的感觉,甚至仿佛有数百里之遥。正如王维诗中所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再如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卷》,画面岑峦叠嶂,茂林远树,郁郁苍苍,林中古寺,若隐若现,云气掩映,显现出明晦幽深之景致。这幅《烟江叠嶂图》是取苏东坡的诗意来画的。作品留有大片的空白,形成空旷密濛的意境。

    四

    山水画的意境是我们进行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要创作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仅有绘画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和生活修养。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成天坐在画室里仅靠临摹传统作品,师法古人是难有长进的,必须深入生活,走近大自然,大量写生,以造化为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黄宾虹大师说的好:“唯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写山之真,心手相印,益臻化境。”这个化境,指的就是高档次、高格调、高品味的意境。

    《奉化荷花亭写生》 王贤明 画

    《石门雨后》 王贤明 画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特稿

    Z

    ongyi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综艺 00006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2014-8-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