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难 管水也不易 ■王锦南 天成街道白龙港河是我市重点整治的“垃圾河”之一。经过前阶段整治后,白龙港河的现状如何?近日,记者在该处河道看到,河面已经没有大量漂浮的垃圾,河水虽然还算不上清澈,但是色泽比较正常。站在河边,也没有闻到什么异常的气味,只见河岸边的路面比较整洁。(6月17日《乐清日报》) 治水显然非易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对治理过的河流进行管理也非易事。如果对管水有松懈,很有可能让治好的清水河重新成为垃圾河。 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上周,《绍兴日报》就有报道:短短7个月时间,小昆江嵊州长乐镇太平村河段经历了“垃圾河→清水河→垃圾河”的变迁。好不容易整治好的“清水河”又重新沦为“垃圾河”,这的确让人无法接受。 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对治水而言,可以说是三分整治七分维护。“五水共治”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要付出不少努力和心血。如果“五水共治”让河流恢复了清澈,却因缺少一个科学的长效机制来维护治水的成果,可以肯定的是,要不了多久,曾经的清水河依然会成为垃圾河,这会让“五水共治”的成果如昙花一现。 治水难,管水也不易。对每一条经整治而清澈的河流,有关部门都要根据河流的特征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不可稍有松懈。当然,有关部门配有专门的公务车辆,也有相应的公务人员,每天开车到“五水共治”的河流去看一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却能及时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样一来,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会被及时处理,而不会累积成难啃的硬骨头。 (作者为时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