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员 张全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大热,中国乐清网和乐清驴游户外照方抓药,联合举办了乐清版的《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本报11月25日第3版) 对于《爸爸去哪儿》的构思,实在佩服电视同行的挖空心思别出心裁。从吸引眼球角度讲,《爸爸去哪儿》反弹琵琶取得出人意料的收视效果。不过,这类节目容易引发一个错觉,让人以为这便是对父爱的唤醒。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事实上更靠星爸的明星效应,及观众对星娃们的窥探好奇心支撑。将星爸星娃们的天真表现作为卖点,不过体现收视率作为电视第一追求。然需要澄清的一下的是,《爸爸去哪儿》传递的,恐非纯正的父爱。 父爱同母爱一样伟大,只是父爱和母爱的表达方式殊异。如同观众更喜欢深沉的男人一样,真正的父爱应该是不轻易示人的,不随便表白于大庭广众之下,是一种容易被误解的但日后终究能被读懂的深沉的爱。古人云慈母严父,父爱不表现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方面,也不一定说得体的话,但他的所作所为,能够在儿女心上刻下印记,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 人的自爱其子,属一种自然规律。因人生命的有限,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为人类为社会尽力,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因此培植儿女是人一项神圣的义务和责任。人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希冀,很自然转移到儿女的身上,而男人因自身视野的开阔,及其人生所达到的高度,常会对儿女提出一些看似苛刻的要求,这往往不容易被认作爱。 翻译家傅雷对自己的儿子们自小要求非常严格,他不许傅聪使用当时在小学生中已经流行的自来水金笔。他的好友楼适夷不知情,有一次带傅聪去豫园玩,给他买了一支较好的儿童金笔,不料傅聪一回家被傅雷发现并没收,害得傅聪哭了一场。 傅雷的做法被许多人不理解。但是我们通过他写的《傅雷家书》,真真体会到父爱的真挚。这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里,有傅雷对艺术的高超理解,也通过许多细节,教诲儿子做人的本分。而这些对音乐和其他艺术的极让人受益的精妙感觉,恐非诉诸文字不能传达。可见,父爱可能是抽象的、严肃的、枯燥的,甚或不可爱的,但却是刚强的、博大精深的。难怪,同样以爱女著称的乐清籍著名画家周昌谷,在给女儿周天绛的遗书中提到自己因病没有精力写给她许多信,但她可以去细读《傅雷家书》,傅雷所说的也就是他要说的。 这是一个追求娱乐的时代,一个看重“秀”的时代,既要“秀”,则难免看重明星需要笑点,镜头前的父亲怎不会因受众心理而分心,能够“秀”出原汁原味的父爱?若真能表达,恐也已成走味的父爱。娱乐带来的认识误区则是受众需避免的。《爸爸去哪儿》的正面意义或在于让爸爸们体会到妻子在家带孩子的辛苦,但是难引人进入真实的父爱境界。 《爸爸去哪儿》传递非纯正父爱 争鸣 S hip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