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时评
3  4  
积极应对老龄化
着力推进社区养老
乐清非公经济迎来新解放
“灵堂赌徒”中的善恶悖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灵堂赌徒”中的善恶悖论
2013-11-20

    巷议

    S

    hiping

    ■何小娴

    日前,北白象几个无业赌徒以附近村民办白喜事要守夜为掩护,偷偷办了个流动赌场,聚众赌博。现涉案的吴某、杨某等5人均以涉嫌开设赌场罪被公安机关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11月19日《乐清日报》)

    对于这起借地盘赌博事件,很多乐清人似乎见惯不怪了。流动赌场寄生于灵堂,源自乐清顽固的殡葬亚文化。

    在乐清的城镇乡村,甚至包括殡仪馆里,守灵人聚合打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哗啦啦的洗牌声、亢奋的叫喊声,在烟雾缭绕的灵堂里,嘈杂成一片。

    当然,并非所有在灵堂里的打牌都是赌博。但即使打牌不赌钱,也终究脱不了娱乐之嫌疑。

    用打牌来度过守灵的漫漫长夜,在乐清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在丧事伦理中,这是一种有违公德与私德的行为。追溯守灵打牌习惯的产生,与乐清经济发展模式应该有很大关系。几十年来,乐清人外出经商者多了,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而故乡的老人去世,一般都要遵循传统习惯,等到在外的儿孙回来才能出殡。在以前交通尚不发达之时,等待亲人回家的日子较长,所以,停灵时间也随之延长。在这段停灵时间内,人们遂“发明”出了打牌守灵的做法。

    虽有一些人不适应这样的场合,但当守灵打牌、守灵赌博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殡葬亚文化之后,人们不再思考其中的荒唐逻辑了。更有甚者,对灵堂赌博产生了依赖性,以守灵为借口,行赌博之实。守灵本是种善念,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与怀念,在本该安静的灵堂喧哗娱乐,则是一种打扰与不敬,是一种邪恶。但由于娱乐心态的冲击,导致人们对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的双重漠视与抛弃。按照中国传统,丧家不能有娱乐活动;按照现代殡葬理念,丧家不能有扰民行为,简洁、有序、迅捷的悼念方式,已经被全国大多数地方所接受。但在乐清这个有着“敢为天下先”精神的区域,人们却能冒着被指责为“置伦理于不顾”、“赌徒心态”的风险,将灵堂演变为娱乐场、赌场。人们更乐意强调白喜事之“喜”字,以此来解释自己对逝者的不敬。

    传统瓦解了,而现代的殡葬理念尚未来得及接受,于是就产生了灵堂娱乐、灵堂赌博这种“奇葩”现象。

    伦理的变迁有时很悲哀,“敢为天下先”,在殡葬文化上,则成了一种嘲讽。乐清有几十万人在国外及京沪杭等大城市工作生活了很多年,为什么就不能将这些地区文明的殡葬文化带回乐清,改变乐清当前这种娱乐化的野蛮殡葬方式?

    回到这起白喜事赌博案,如果没有这么普遍性的灵堂娱乐化现象,这个流动赌场就不可能产生。反思这起赌博案,更要反思乐清吊诡的殡葬亚文化现象。 (作者为乐清市民)

    “灵堂赌徒”中的善恶悖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时评 00004 “灵堂赌徒”中的善恶悖论 2013-11-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