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室一角

《2022-10》布面综合

《幻梦》装置

展厅一角

观展

外国友人在观展
张啸天“几复”个展在杭亮相
在自我对话中重塑艺术语言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
用色彩重塑绘画的语言,用自然材料重造具象世界,用极致抽象的作品感知宇宙的浪漫。3月28日至5月28日,乐清籍艺术家张啸天的“几复”个展在杭州市拱墅区目艺术中心展出,主要聚焦其本人近年的艺术思考与自我突破,集中呈现了个体对话至日常生活景象的扩展,与二维平面至三维物体的推进。
张啸天1964年出生于乐清,9岁开始涂鸦,早年师从艺术家陈天龙系统学习绘画,1986年进修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2006年,他放弃商业,毅然北上北京投身艺术创作,成为全职抽象艺术家。
张啸天的作品以经年的重复劳作探索抽象艺术的边界,在涂抹与打磨的重复行为中,呈现个人抗争与自我和解。“几复”是张啸天继2023年“出入”个展后的全新探索,涵盖了他疫情后的新作,在新系列中,使用现成品突破平面,切入三维空间,并于其中映射个人经验。现成品使得平面绘画的自律性被打破,通过添加、破坏行为,为内敛克制的整体面貌注入了直观矛盾性。
新系列中绳索被固定于布面,经由涂抹和打磨的多层覆盖,部分隐于平面之下,部分被撕扯、切除,留下撕裂痕迹和裸布肌理,产生破坏刺激。这一行为表现出打破克制的动机与挣扎,但画面整体仍保持着自持的稳定性,在统一面貌中形成了有节制的张力。另一系列中的现成品则更易识别,树枝、水管、光盘、手机等符号,投射出张啸天的个体生活经验与时代冲突,其中糅合着文士精神、技术变革、社会困境的象征物,凝缩为他的个人发问,通过这些发问,自我对话折射为社会投影。
张啸天的自我对话也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在他2021年创作的诗歌《或许可以》中,以存在主义的追问为底色,探讨个体在混沌中的自我救赎与精神超越,语言简洁却充满隐喻。在诗作《借你的》,张啸天以“借视角”为核心意象,探讨观看方式如何影响对世界的理解,并延伸至创伤、善良、人生背景等命题,张啸天的语言温柔却富有哲思,展现了个体视角的局限性与对世界仍抱希望的信念之间的张力。
抽象绘画与现代诗在本质上有深刻的共通性,二者都通过形式上的解构、意象的凝练和精神的超越,实现对具象世界的疏离与本质的抵达。此次展览主要聚焦于张啸天近年的艺术思考与自我突破,集中呈现了个体对话至日常生活景象的扩展,与二维平面至三维物体的推进。展览也囊括了行动轨迹、书写字符等系列,回顾了他在文士精神重构与现实符号整合中,形式风格的延续及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