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自然的生命力 乐清女孩的陶刻人生 2025年02月21日  

  定格自然的生命力

  乐清女孩的陶刻人生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伊格

  元宵节刚过,春节延续的年味渐渐消散。在江苏省宜兴市这座小镇上,倚靠小河的山雀工作室带着一丝午后的静谧,喝过一杯热茶后,乐清女孩吴鲁琦开始一天的工作,她先用铅笔打稿,再画一遍墨稿,然后在生胚上开始刻画。最近,她刻的是荷花。

  2025年,吴鲁琦与同伴创办的陶艺设计工作室迎来了第二年,在陶刻艺术中记录下生活中的美术,慢下来看一路风景。

  缘起热爱创造

  与陶艺设计结缘,是吴鲁琦过去20多年的人生设想不到的。

  儿时的她是爱好爬山的“猴孩子”,喜欢在山里田野间瞎晃荡,走一个下午都不累。热爱一切与土地和自然有紧密联结的事物会让人很亲切,无论是竹编还是木雕,甚至是孩童似乎不理解的山歌,吴鲁琦都感觉很有生命力。

  直到2020年前后,文化产业专业毕业的吴鲁琦在杭州从事第一份工作,当时互联网、新媒体兴起,她主要负责文案策划等工作,接触过汽车、茶叶、民宿、自然教育等项目。“那段时间工作强度很大,我觉得自己在广告华丽的辞藻中迷失了,自认因为年轻幼稚无法平衡社会时钟和个人成长进度,格子间的工作、社交面具好像把人从群体中剥离出来。”吴鲁琦坦言,她开始对自己工作所创造的价值没有实感,生命力好像被大城市抽走了一样,变成薄薄一片,重复每日的工作让她产生怀疑——所谓和文艺相关的产业似乎也不过如此。

  因为工作带来的健康问题,吴鲁琦选择离职,做起了文案自由撰稿人,揣着存款在全国各地穷游了三个月,见到了很多人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现人生其实有很多种可能,认真生活总不至于饿死。但时间久了,仍然让人感觉空虚迷茫,鲁琦非常希望找到一个踏踏实实的工作和技能,作为和生活的链接,可以在往后的生命继续深入探索世界。

  2023年,经营了十几年茶叶生意的妈妈要去江苏省宜兴市进货,跟随母亲前往散心的吴鲁琦开始对陶艺艺术有了新的想法。“受家庭氛围熏陶,小时候我对器皿有一些接触,比如宜兴的紫砂、景德镇的陶瓷、台湾以及潮汕等地区的陶土器皿等。它们整齐陈列在家中的柜台上,将人与土地接轨,也许这才是我追求的艺术。”吴鲁琦说。

  宜兴紫砂陶始于宋元时期,盛行于明清。从宋代到明正德年间(约十世纪至十六世纪),这是紫砂陶的初创时期。明末至清代,紫砂工艺迎来了繁荣。近代和现代,宜兴紫砂陶达到了鼎盛,无论是泥料质地、工艺流程,还是科研结合当代,都有了新的发展。儿时有绘画基础、至今喜爱幻想和涂涂画画的吴鲁琦试想,也许陶艺设计这门手艺可以养活自己,怀着对工艺品的兴趣,对慢节奏生活的幻想,她决定来到宜兴加入这个行业。

  日复一日努力

  幻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初接触陶刻行业,势必要“捡”起绘画基础,重重挑战迎面而来。

  吴鲁琦在家庭的支持下来到宜兴半工半学,进入行业之后才发现紫砂囊括金石、书画、纹样等庞杂的内容,于是便重新学习书法、国画,练习刀工,了解各个朝代各种不同形制的文物及其历史,日复一日,不停地练习。经济拮据之时用之前工作攒的钱在异地租房交学费,家里补贴一些,自己继续接些零散的文案工作,时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在异地他乡,特别是在紫砂产业已成熟且有自己运行体系的宜兴,她发现必须要做更多才能拥有自己的名字。而另一个难题当地人交流非常喜欢用方言,买菜都不方便,生活也多了些负担。

  在重重挑战面前,吴鲁琦发现,不会因为紫砂陶刻沾染她爱的艺术元素,工作就变得轻松。认真做好一件事就没有简单的,但这次她不想再半途而废了。于是,她每天练习,强迫自己完成一个又一个作品。“如果做每件事都有困难,那就不要像以前那样逃避了。日复一日的努力看着很平凡,但只要时间花下去了,总会见到一定成果。她安慰自己。

  在整个过程中,吴鲁琦经常对自己的作品、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但又很幸运碰到一位很负责任的画画老师。“老师自己很勤奋,他告诉我艺术也是一份工作,虽然自由职业工作时间不固定,也要为自己创造工作节奏。今天又好好工作了,今天做到超出预期了。”沮丧的时候,她就这样鼓励自己。相信坚持的力量,生活没有跌宕起伏的刺激感,更多的是有趣。而一些惊艳的作品也在这样平凡的一天又一天中呈现。一年前,她与同伴一起创办了山雀工作室,在宜兴这座小镇上有了自己的归属地。

  人与作品联结

  去年是龙年,吴鲁琦从南宋陈容的画作中找到灵感,以龙为题材留下了一件满意的作品——腾龙紫砂壶。在这件作品中,壶把与龙扭动的身体串联起来,好像也成为龙的身体;以壶把为界,一半的身体被激烈的水流覆盖,另一半龙踏着浪头破水而出,产生升腾的势头,漩涡状的云气增强这种感觉。波涛汹涌的浪向壶嘴奔腾,倒茶时画面中的水与茶壶出水的方向形成同一个姿势,好像打破了次元壁,迸发的生命力正是她所追求的。

  对创造性工作者而言,每设计出一样作品都会带来一定的成就感。让吴鲁琦印象深刻且感到欣喜的是,她曾为新婚的朋友设计了一件石榴赏盘兼壶承,上面精心刻下了朋友与其伴侣的姓名,以此传达对好友新婚的祝福。“借着这次机会,很久没有联系的我们也聊了很久,自己的作品能够和亲近的人产生联结,给对方带来美好的感受,让我也感觉很幸福。”吴鲁琦说,石榴在传统文化中有多子多福和富贵美满的寓意,再之后,好友的身份转变,成为一对双胞胎的母亲。“我心疼她的辛苦,也很为她开心,希望她能好好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

  竹子、海浪等题材,也是鲁琦的偏爱,并得到过不同的客户、亲友、师长的认可,虽然不是很复杂的画面,但一次又一次的肯定,给了她信心,决心往后要再接再厉。“我自己很喜欢竹子,它相较参天大树看似纤弱,实际非常坚韧,舒展的形态有种克制、文质彬彬的风采。”吴鲁琦说,宜兴也有丰富的竹资源,山林、乡野、小镇的街道,随处可见竹子的身影,而以此来描绘身边的事物非常有趣。而她刻下的海浪,让不少人联想到日本的《神奈川海浪》,但其实国画中有很多关于海和水的表达,只是不为我们熟知。“作为海边的孩子,我们对水有着难以言说的亲近,也希望能做些作品,让大家知道海浪这类题材不仅仅是日本的一个标签,也是这片广袤土地上,某些人难以割舍的乡愁。”她说。

  学无止尽,吴鲁琦对书画陶刻越深入,越觉得有趣。日拱一卒,不断精进技能,强健心灵。不要怕。“希望我的作品作为生活中的美术能给大家的生活添些趣味。古代国画就是为远离山野的人带来自然气息,借景抒情。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希望任何一位结缘者在摩挲我做的小玩意时,能被和风月山川、草木虫鱼相处时的舒畅治愈。”吴鲁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