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小心“录取即高峰” 2023年08月08日  
  真正的成熟,表现在没有压力或压力不大的情形下,仍然能按部就班地勤奋努力

  「全眼看天下」

  ■张 全

  白象中学的高三毕业生童柏源,从小学到高三在不断地试错和尝试中,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调整方向,从迷茫困惑中寻找自我、拨云见日,最终从年级倒数奋力攀升到全校第一。这个家长眼里的“网瘾少年”,今年考上“985”大学中南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8月4日《乐清日报》)。

  童柏源这段大起大落、过山车式的人生经历,富有戏剧性,为新闻媒体所追踪追捧。这种跌宕起伏的桥段具有强吸引力,给人提供谈资。我们有必要复盘一下他从小学到高中的读书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知识结构相对简单、存储量不多,稍稍落后亦不着急,用点功努把力就拉回来了。童柏源这个过程,初中毕业前的许多孩子都能复制。然而,进入高中事情就不简单了,高考是系统工程,打这场硬仗须刻苦用功,也要全面谋划、扬长避短、不断调整。童柏源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成功,包括暂时“放弃”成绩较好的地理、技术两门,重点攻关语数英政,表明了他逐渐成熟的心迹。

  更吸引人的却是童柏源的鲜明个性,敢爱,敢玩,敢于公开自己的追求目标,敢于直面曲折的人生。在我们这个讲究内敛、推崇含蓄的社会,需要提倡这种敢言、敢为的“鲶鱼”精神,来搅动裹步不前的教育生态。他两次将自己从游戏和街舞的“泥坑”中拽出来,表明他清楚认识到为了实现人生的重大目标,必须暂时放弃眼前的享受。成熟心态的重要性,不亚于655的高分和中南大学的录取,在录取后,他又将目标对准浙大的研究生。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唯有将高考录取当作一个新起点,从长计议,规划好高考后的成才途径,逐步实施,方能行稳致远,终成大器。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但能一直克制欲望、把控自己的永远是少数人。

  在不少人看来,童柏源们已经站上了人生的第一个高点。不错,赢得高考的学生们已经付出了太多,他们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的获胜自豪,但对漫长的人生来说,高考只是真实人生开始的第一步。且不说高校中的内卷,不说那就业的竞争,人性弱点也有可能随着高考后竞争压力的消失而故态重萌。对高考过后的学子而言,在撤去压力后,他们会产生短暂的空虚感,以往不当爱好容易再次构成对他们把控力的考验挑战。准大学生是否已经长大,拥有足够的耐挫力来对付各种考验?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事实上,我们见过许多高考录取生“出道即高峰”的例子,即许多人高考时一鸣惊人,但上了高校即开始浑浑噩噩,打游戏、谈恋爱、逃课……勉勉强强毕业,随随便便找个工作,进入社会后很快“泯然众人”。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点是高考录取生和他们的家长缺乏足够的远见,错误地将高校录取当作终点。真正的成熟,表现在没有压力或压力不大的情形下,仍然能按部就班地勤奋努力。

  看好童柏源的未来,不仅因他在高中时许多时间处于自学状态,表明尚有足够的学习潜力,更在于他历经数年挫折,耐挫力明显强于一般学生,且因这特殊经历产生了高远志向。有目标、目标明确者,总是强过心无定向者。

  (作者为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