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司机方世贵是鲜活的“附近” 2023年08月08日  
  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屹立于天地之间,所谓的数字化浪潮,根本动摇不了它的稳固地位

  「乐清观察」

  ■耿银平

  乐清城区60路公交车到站了,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因腿脚不便没办法下车。此时,公交车司机方世贵主动跑过来,蹲下身子将老人背下了车。这暖心的一件小事,令老人感动不已,拨打公交公司电话表达谢意。当事情在网络上发酵时,网友们点赞:“你背老人的样子,真帅!”(8月4日《乐清日报》)

  近日,某社会学学者提出一个观点:现代社会的一个趋势,是“附近”的消失。

  什么是“附近”的消失?简而言之就是,人,是搭建在“附近”这个基座之上的社会和生存存在。这个存在包括个体、集体、社区、社会,也包括个体集体社区社会之间的人际关系、情感协调、交流交往等。那些美好的“附近”,曾给我们带来温暖的反哺和记忆:小巷深处的叫卖声,那位总是帮助别人的驼背老爷爷,以及守望相助、出入相扶的邻里感情。如今,伴随着数字化、AI化的声浪,这些传统的“附近”,消失了,沉没了。我们可以对万里之外的网友建立起虚无的网络依赖,而对于左邻右舍却鲜有往来。我们对刷屏生活兴趣盎然,而对于现实交往却兴趣寡淡。城市化楼群日益亲密紧密,人际关系却渐有疏离,出现真情沦陷、关爱匮乏、社会冷血、道德僵硬等不良现象。

  这位学者的观点可信吗?公交车司机方师傅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朴实的回答。他愿意将素不相识的老龄乘客背下车来。他对待蹒跚难行的乘客,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他愿意为帮助陌生乘客而消耗自己的时间。从新闻中可以看到,方师傅帮助乘客,那就是他的家常便饭,越发映衬出他内心的善良和救助,发自内心,那么走心,诚挚饱满。在烟尘滚滚的工业化进程中,他的行为有浓郁的人情味。在五颜六色的大都市背景下,这一道让人叹服的风景,也让城市精神光亮了很多。

  “附近”消失了吗?——没有!公交车司机方师傅不就是活泼感人的“附近”存在吗?他不就是活色生香的看得见的“附近”吗?

  事实应该是这样的,社会化进程中“附近”可能有过消失,精神发展确实有原子化倾向,但不要忽略了,中国的社会文化、道德文化植根于儒家文化,我们从小汲取的精神养分中就有老吾老及人之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温暖价值观。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仁者爱人,是恕道,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充满温情、温暖温馨的精神家园,更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情怀。这种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屹立于天地之间,所谓的数字化浪潮,根本动摇不了它的稳固地位。——所谓的“附近”的消失,是不是有点多虑了?

  “你就是爱本身,自然可以照拂众生”。因此,人人都应该学习方师傅,努力践行慈念善举,成为光彩的“附近”。“附近”就算曾经有过消失,也能慢慢回归!(作者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