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练是一个军事术语,常用在军人体能野营训练上。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在温岭县新河中学任教,曾两次带领高中学生远行,像春游,又不像春游,因远行时间两三天,学生要自带铺盖,这与拉练无异。 两次拉练,学生都在200人以上,困难重重,风险相伴,如今回忆仍历历在目,心有余悸,庆幸有惊无险。 第一次拉练在温岭境内,目的地是相邻乡镇的花芯水库景区。景区在箬横镇一山谷中,中间还隔了个塘下乡,路程二三十公里。首次出游,毫无经历,是个较大的考验。 队伍出行到箬横镇上稍事休息后,开始爬坡上山。满坡树木葱葱,青草苍翠,一条一米多宽的小山路从坡间拦腰逶迤西去。我们正陶醉在大自然中,突然眼前一亮,右下方山谷中出现了闪亮如镜的水面,有学生高呼:“啊,水库,水库到了……” 兴奋之余,“惊险”两字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巨大宽广的水库静卧在二三十米山坡下的山谷之中,我们的队伍好像行走在水库的半空,稍有不慎,就有从陡峭山坡直坠水中的危险……我越想越恐惧,又不能瞎指挥,怕引起队伍骚动就更糟了。慌乱中我稳住情绪,马上退到旁边斜坡上,让班主任带着队伍继续前进,并逐一告诉学生:“看脚下,好好走路。”直到全部学生从前方转弯下去,到达水库旁的空地上,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 山风送爽,看水库微波涟漪,学生们兴奋不已,早把刚才的登山之险丢之脑后。 第二次拉练的目的地是雁荡灵峰。出发地与目的地一北一南,跨县拉练,路途遥远。我是柳市人,那是第一次去雁荡山。
我们先包船经温岭县城到大溪,费时大半天。大家扛上背包从大溪上岸,吃了干粮,开始翻越十八弯大溪岭,20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盘旋在大溪岭上。山路旁溪水潺潺,草丛中山花簇拥、蜂蝶翩翩,山鹰半空翱翔,鸣叫声响彻山谷。学生登山历练,个个气喘吁吁,汗水湿透脊背,虽累却没有一个叫苦。
登上岭背休息片刻后,就下山了。山路高低不平,狭窄不一,开始觉得轻松得很,毫不在意,谁知七弯八转,每下一阶,重心压在膝弯处,如重磅下垂,膝盖疼痛难奈,才知下山比登山难呀。作为领队的我这时才知拉练的真谛,就是在耗能中锻炼体能,贵在“坚持”二字。
队伍从岭上下来后,有两峰高耸相拥,突现眼前,原来就是灵峰了。队伍拾级攀登,两峰夹持,台阶逐级而上,极有穷目之险,似有登天之感。我夹在队伍之中,招呼学生注意安全。 到达顶上灵峰寺后,我们安顿学生打地铺,粮草先行的学校厨师工友们早有准备,让大家吃上了热气腾腾的晚餐。 原计划第二天上午游玩景区,下午坐车回去。谁知天公不作美,次日一早醒来,山风阵阵呼呼作响,雨帘斜飞,哗哗泻下,寺里湿了一地。据寺内住持说,这是台风来临。啊,台风?这可打乱了我们的行程!怎么办?经紧急商讨,决定延迟一天,禁止学生下山,原地呆着。200多人于第三天顺利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