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顺安:画无止境 学在当下 2022年07月19日  

沈顺安。

沈顺安作品。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宇统

  开始学习最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也许有人会说,是4~6岁,那是人学习语言最有天赋的时候;也有人会说,应该是12~18岁,那是人对学习最有干劲的时候;也有人会说,是18~30岁的时候,那是逐渐“知天命”的岁月,对学习最有方向的时候。而在东塔老年大学,今年83岁的印刷厂退休工人沈顺安,用自己的学画经历告诉所有人,学习最好的时间,就是当下的每时每刻。

  为纸发愁的岁月

  “画画是小时候就喜欢的,那时候因为家里条件限制,没有这么多纸能用来画,只能去隔壁邻居家借用。”1941年出生的沈顺安,虽满头华发,但与其交流时仍能感受到他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热情洋溢。

  从邻居家借用纸张,临摹连环画,是沈顺安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在这些碎纸片上的一笔笔勾勒中,沈顺安长大成年。1958年8月15日,18岁的他加入了乐清市地方国营印刷厂,成为了一名制版师,为包装等进行外观设计制作,一做就是半辈子。随着他加入印刷厂,一直以来的用纸的窘迫因此缓解,沈顺安会取一些单面印刷废弃了的纸张用来涂抹绘画。

  “我的工作和绘画还是有一些联系的,如像一些药品包装盒需要进行一些设计。所以在一次次制版中,渐渐磨砺自己的技术,为后来的国画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沈顺安说。

  在印刷厂里,年轻的沈顺安伏案勾勒了数十载,将青春一丝不苟地留在了那,而思绪却放飞到了更远的艺术想象中。1993年,53岁的沈顺安从印刷厂退休,去新疆创业开办了印刷厂,5年后退休回到家中,前半生的奔波忙碌至此画了个圆满的句号。58岁的沈顺安从此开启了自己的艺术学习之路。

  你好,68岁的沈同学!

  “1998年,我退休回到家中,进入到老年大学开始系统地学习画画,那时国画老师是倪亚云、尚文光和滕胜老师。”沈顺安回忆说。因为沈顺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极高的学习天赋,通过3年学习,就已经将老年大学中需要学习的基础内容学了个七七八八,同时,一些年纪稍长的老师因路途不便等原因一一停止授课,三年后沈顺安被推荐担任授课老师。

  “从2001年开始,我开始在老年大学授课,几年过去,已经将自己前些年所学倾囊相授,越教越觉得自己的功底还不行,脑海中便有了去进修的想法。”沈顺安说。

  2008年,68岁的沈顺安整理好行李,踏上了北上杭州,前往中国美术学院求学的旅途。“那时候报名的是中国美术学院的继续教育课程,跟那些大学生一样,一周有5天的课程,每天都得按时去上课。”沈顺安回忆。

  沈顺安所在的美术班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像沈顺安这样的中老年学生有数位。“我的一位同学60岁了,在书法上很有造诣,已经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国画来到了这个美术班,我们学习之余就进行交流,让我学习到了一些书法知识。”沈顺安说。

  除了沈顺安的同龄人,班级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从同龄人那学经验,从年轻人那学创新,一年多的学习时间,沈顺安片刻没落下,每到周末还会雷打不动地出去创作写生,一点点丰富着自己的绘画知识。一年时间匆匆而过,回到乐清的沈顺安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又重新报名了中国书画院的函授课程,进行了2年的线上学习。

  一人爱好全家支持

  沈顺安能够“任性”地在68岁的年纪出门游学与家人的支持也分不开。“我去杭州的时候,夫人全程陪读,我白天去上学,她就在家做好家务,做好饭等我回来,一年多都是这样。”沈顺安说。

  “我们沈家以前没有什么画画的前辈,我妈家倒是出了几个大画家,妈妈以前也是制作细纹刻纸的匠人。”沈顺安的儿子沈雷茗向记者介绍。也许是因为同样从事艺术行业,所以对艺术有着较深的认同感,妻子张品秀对于丈夫晚年追求艺术学习,总是鼎力支持。

  “我儿子现在在乐清市职业技术学校担任美术老师,我现在常常会跟他探讨一些画上的事。”沈顺安说。

  沈顺安的儿子沈雷茗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今年已53岁,油画专业毕业的他和父亲一碰面,总免不了一些作品画面结构上的讨论。“我学画是受父亲影响,不自觉喜欢了美术。在我初中的时候,父亲送我去他的一个朋友郑老师那里学画,开始了我绘画专业的启蒙。”沈雷茗对记者说。除了儿子从事美术行业,沈顺安的女儿也是从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现在已经退休在家。

  “因为年事渐长,几年前我从乐清老年大学辞了职,今年受东塔老年大学的邀请再次教授工笔画等国画课程,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好的课程,我还将继续学习,永无止境。”沈顺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