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有关古人名字的书 2022年06月10日  

  ■王常权

  “吉常宏同志的《古人名字解诂》是一部好书。

  王引之写了一部《春秋名字解诂》,此后有俞樾的《春秋名字解诂补义》、胡元玉的《驳春秋名字解诂》、王萱龄的《周秦名字解故补》等,那都是解释周秦名字的。吉常宏同志这一部《古人名字解诂》则是自先秦至清代,洋洋一百万言的巨著,其精力过人,殊堪钦佩。”

  说这话的人不简单,他是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等诸多身份加身的王了一王力教授,这段话也是《古人名字解诂》一书序言的开篇。2021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古人名字解诂》的第二版,该书的主编是吉常宏、吉发涵教授父子。

  吉常宏先生鼎鼎大名,他于1951年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52年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助教、讲师。1972年在山东博物馆供职。1980年调山东大学,担任《汉语大词典》编写组业务副组长、副教授、教授。后转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原文史哲研究所)。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的主要参编者,《汉语大词典》编委、第三卷主编,《汉语称谓大词典》主编等。吉发涵子承父业,现在是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称谓大词典》副主编,著有《中国古代文化纲目举要》等。

  商务印书馆对《古人名字解诂》的推荐语是这么写的:“解释了上自先秦、下至清代的古人名字10330个,从数量和时代跨度上,都大大延伸和扩大了古人名字训诂之学。‘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命名取字,上古多尚质朴,多古词古义;中近古重文饰,多取义经传诗文,纡曲费解。该书对此二者,详加征引,以明其故。本书所作名字解诂,对于训诂学、校勘学、鉴别名字和区分字号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所揭示的名字训诂的体例、方法和相协方式,从清代王引之的“五体六例”,扩充到了二十二种,堪称名字训诂之学的继绝开新之作。”

  吉发涵教授也撰文提及:“本书人名全选自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一年所编《中国人名大辞典》,编排次序基本仍其旧;命名取字,上古多尚质朴,中近古特重文饰,前者多古词古义,今颇叹晓,后者多取义经傅诗文, 亦纡曲费解;命名取字本有通则,但时代不同,风尚各异,且因人物身份,教飬,志趣不一,故其中亦有变化;名字取义,出处颇多相同者,故诠释时或详於甲略於乙,再详於丙而又略於丁;古籍傅世日久,展转翻刻,遂多鲁之误,名字产生化错,自属常事,或有发现,必就名字相协之理加以辨正;本书不以帝王谥号、庙号立目,如不收魏武帝而收曹操,不收梁武帝而收萧衍,不收太祖而收朱元璋。”

  上述内容要点最主要的是两点,“命名取字,上古多尚质朴,中近古特重文饰,前者多古词古义,今颇叹晓,后者多取义经傅诗文,亦纡曲费解;命名取字本有通则,但时代不同,风尚各异,且因人物身份,教飬,志趣不一,故其中亦有变化。”有关这个观点,王力先生也有相关论述:

  旧说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注:“字所以相尊也。”称人以字,表示尊敬。尊辈对卑辈称名,卑辈对尊辈称字,平辈亦称字,自称以名,对师言及同学亦称名。

  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称:“广平曰原。”又如颜回,字子渊,《说文》称:“渊,回水也。”有的名和字是同义词,例如宰予字子我,樊须字子迟,其实“须”和“迟”都是待的意思。还有的名和字是反义词,例如曾点字皙,《说文》称“点,小黑也。” “皙,人色白也。”

  汉代以后,人多以典故取字。例如汉末刘桢字公干,取自《书·费誓》“峙乃桢干”。唐代白居易字乐天,取自《礼记·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乐夫天命复奚疑”。宋代王安石字介甫,取自《易·豫卦》“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岳飞字鹏举,取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明代王守仁字伯安,取自《论语·里仁》“仁者安仁”。

  回头谈谈上文提到过的王引之写的《春秋名字解诂》。

  古人取名定字是很讲究的,意义上要吉祥如意,要合乎礼制;时间上也有规定。《礼记·檀弓》云:“幼名,冠字。”意思是说在婴儿时取名,到加冠(即成人)时才定字。“名”与“字”之间,往往有着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正是因为古人的名与字,义多相应,有些字义不明的字可以利用古人的名字来考察,所以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每每引古人名字以诠发字义。如部的字,《说文》说:“旌旂之游蹇之貌,读若偃。古人名,字子游。”字不是常用字,可是利用名与字相对比,就可以了解其义了。又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言偃,《庄子·齐物论》的颜成偃均字子游。

  这些都是很明显的证据。因此王引之本着这个意思,作《春秋名字解诂》两卷,钩沉索隐,触类引申,并阐发文字假借,就音以求义,创见极多,为研究训诂开辟了一条门径。《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称,王引之从古人名与字意义相应方面考察到五种条例:

  同训。即名与字为同义词。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鲁宰予字子我;又施之常字子恒。东汉张衡字平子、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就是同一个意义。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玉篇》:“愈,胜也。”《正字通》:“过也。”可见“愈”有超过、超出的意思,与“退”相内反;宋代理学家朱熹(熹,明也),字无晦(晦,暗也),熹是天亮,晦是黑夜;清代散文家管同,字异之。

  对文。指字义相反、相对照。如《国语·晋语》晋阎没字明,没与昧古字通,昧训为暗,故字明,取相反之义。《左传》言楚公子黑肱字子皙,郑公孙黑也字子皙,皙是白的意思,与黑相对成文。

  连类。指意思相类。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鲁南宫括字子容,括就是包容的意思;又鲁原宪字子思,宪就有思的意思。 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朝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指实。联系实物来命字。如《左传·襄公六年》楚公子启字子闾,闾是里门,字闾取启门之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卞仲由字子路,取行必由路之义。《国语·鲁语》展获字禽,取获禽之义。诗人屈平,字原;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字子美,《说文》:“甫,男子美称容也。”甫是美的一部分。

  辨物。取物名为名与字。如《左传·襄公十五年》陈瓘字子玉,瓘为玉石之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梁鳣字叔鱼,《孔子世家》鲁孔鲤字伯鱼,都是以共名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