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变身“改造博主” 20年荒园成梦想小天地 2022年04月26日  

李雨彤和母亲章苏菲。

章苏菲在修剪树枝。

小院一景。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露露

  “回村收集快乐”“来自春天的味道”“村里的小日子”……耗时100天,仙溪镇北閤村李雨彤和家人一起打造梦想中的小天地。

  将荒废20多年的小院子变成美食拍摄工作室和村民的休闲地,前不久,在抖音上,李雨彤上传装修日记,收获2333个赞、176条留言,不少人感叹:住在乡村真不错……好想拥有这样的一个小院子……这家人已不是美食博主,而是“改造博主”了……

  回乡寻找静谧

  李雨彤在杭州学习设计,毕业后,从事自媒体行业,拍摄美食和烤箱等厨房用具,在抖音、小红书上收获不少粉丝,抖音号:是木子呀,粉丝有120多万。“以前,我在杭州租了一个房子,用手机拍摄美食,后来改用微单、录像机拍摄。去年底,我内心有种声音:大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内心难免浮躁,家乡很静谧,内心很期待宁静,就想着把小事业带回小乡村。”李雨彤说。

  去年,李雨彤在古村寻找拍摄场地,发现古宅古院很有味道,需要被保护。一天,她在家中推开窗、灵机一现,发现邻居废弃二十多年的石头老房子和院子很适合改造成拍摄美食的工作室。“邻居的老房子曾是我儿时就读的幼儿园,改造前院内杂草丛生,旧屋里堆放很多杂物,有的木柱都要倒塌,但我觉得如果用心改造,说不定会是另一番景象。”李雨彤说,她的想法是把老屋建成工作室,做一个开放式的厨房,院子里种一些鲜花、石斛,这样就可以在北閤村陪伴妈妈和奶奶。

  李雨彤的妈妈章苏菲今年50岁,得知女儿的主意,起初也没底。“当时,女儿弄这个房子,我觉得弄不好。房子太破烂,都快要倒塌,要花很大精力,但女儿没放弃,我们一家人就陪着她实现梦想。”章苏菲说,院子建成后,她不用再去云南,今年3月,她回到小院内种植石斛,闲来无事榨石斛汁给亲朋邻里品尝,日子很惬意。

  一家人打造3个月

  去年11月,李雨彤拿出积攒的5万元,用3个月时间打理邻居的古宅和小院,一砖一瓦都是她和妈妈、爸爸亲力亲为。院子里的循环假山水台是李雨彤的爸爸用了5天时间搭的,一块块石头都是他从溪边捡来的。爸爸还用木架制作摆放鲜花植物的架子,小巧别致。小院里铺设的碎石,是李雨彤和母亲从溪边捡来,和爸爸一起打成碎石。  

  改造时,李雨彤从网上找来很多资料,学习布置,慢慢修改。这期间,她坐动车从杭州来来回回,半个月或一周回来一次,妈妈则在小院里督促施工。   

  3个月修修补补,他们想到哪里,就修饰哪里。“以前这里很破、很脏,虫子很多,我和父母倒掉很多袋垃圾,父亲干得热火朝天,常常忙得满头大汗。为了房子更禅意,我还在普通的板材外面,自己动手刷白色油漆,还在屋顶铺设仿真茅草。我们还重新弄立柱,开了几扇新窗。我们还在小院内装上路灯,在石门上安装草编织的卷帘,还去路桥花鸟市场淘来鲜花。因为楼上容易塌掉,母亲建议我直接封掉……”李雨彤说,一家人在一起变身改造达人,辛苦却很快乐。

  “我为女儿感到开心,田园小院不仅让一家人生活惬意,还能带动家乡发展。”章苏菲说,自己在云南基地种石斛10多年,如今在小院拍摄,淘宝网上的好友、花友、石斛老客户都纷纷下单,还通过视频知道有个山美、水美的北閤村,想来看看。

  诗般小村生活

  小院里种着月季、蔷薇、小雏菊、满天星,还有多肉,都由李雨彤的74岁奶奶汪荷娇一手打理。“每天清晨,奶奶就过来看看花花草草,浇浇水,修剪枝桠。”李雨彤说,小时候,自己跟着奶奶长大,读大学后离开家乡,奶奶就一个人住在北閤村,如今孙女围绕在膝前,奶奶有着说不出的欣喜。“奶奶喜欢种菜,每年我回来都能吃到她种的新鲜蔬菜。”李雨彤说,在接下来的改造中,还想融入菜园元素。

  过年时,田园风的小院子慢慢成型,免费对外开放,方便村民休闲娱乐。邻里打卡后感叹:那么脏的地方,可以收拾得这么干净、清新,李雨彤和家人很厉害。李雨彤的朋友是上班族,来访后觉得很舒服,说小村生活如诗一般。

  现在小院子还没有起名,却已成为她的事业板块。李雨彤在老屋里工作,虽然村里人不懂她在做什么,不知道她怎么赚钱,但都喜欢来这里坐坐,喝喝茶,品尝美食。李雨彤还在小院内拍摄田园生活vlog,宣传小村生活。“每天早上,妈妈在院中浇水、修剪五针松,奶奶在这里浇花……”李雨彤说,她除了在这里拍摄美食视频,还可以在古街到处走走,小村日光很慢,内心很静。

  奶奶做的炒粉干,妈妈榨的石斛汁,是采访时这家人招待记者的家常小菜。与小猫为伴,工作之余,李雨彤还能陪伴奶奶、妈妈,这样的生活,她很喜欢。她希望能更多人投入到老宅保护中,让它们焕发新的生命力。

  扫一扫 看视频

  董露露 拍摄

  陈瑶璐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