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是最好的工具 ——浅谈线装书的美感和装帧格式 2019年07月05日  

  ■周献洲

  古中国文字承载方式,在经历了甲骨、金石铭文、竹帛、手卷后,渐渐在线装书的形式上定型下来。广义上的线装,包括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书。现在,经折装为佛经常用,中间三种基本上退出舞台,唯有线装书还广为应用。著名学者范景中认为,古籍线装书还应该和中国的诗、书、画、印的地位并列。

  线装书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发展的最后阶段,它始于明代中期,盛于清代,早已定型。在一般人眼里,它好像就是古老的形式。其实,只要是沿用的,就无所谓古老或陈旧,只不过常为古籍所使用。偶尔经过改良,还相当时尚。像鲁迅设计的《引玉集》的封面,就是改良版的典型。当代书籍装帧大师吕敬人,也常常化用线装的元素。

  古籍的形成,在材料上,有宣纸的绵柔、轻盈和耐久;在色彩和结构比例上,有古朴、简洁、庄重、肃穆的特色,它和明式家具一样,是简洁极致的艺术样式;在阅读效果上,具有字大行疏、纸轻、留白多的优点。所有这些,都异常具有中国情味。如果加上印刷方式是木版精工刻印的,更显得高贵。

  这种线装的装帧格式,在生活中也异常实用,使用很简单的材料,花十几分钟,就可以美化一些值得长久保存的纸质资料,用线锁成书,既好看,又经久耐用。如果换成订书钉,它容易生锈,翻久了,临近封面的几张纸页容易掉,也显得粗糙不美观。

  生活中可线装的资料有:酒店的菜单、公司的计划书和汇总、档案资料、学生长期使用的复习资料、家庭自制影集、学生或成人打印的文集、复制的字帖、学音乐的曲谱等等。我自己在编辑书册的过程中,所有的校对稿一律线装,翻阅方便,整齐,也适合长期保存。家庭藏书的修复,也常常用到。

  现在简单讲一下线装的程序:折页或切割纸张,常规的大小是33厘米高,20厘米宽,个性大小都可以自定,需买裁切板、新的锋利的美工刀;配册,计划全书的构成部分,通常百页以内,比较轻巧;敲书,用手将纸在桌面上敲齐;衬纸,古籍往往在折页中间夹一张纸;接书脑,将后背接宽;(以上这两步现在往往省去)加护页,就是扉页和环衬,封面封底内的空白页;压实;草订,传统利用两条手捻的线钉,打眼草订,普通资料也省去这个环节,直接使用铁夹子夹书待订;裁切,古人用刃口较长的马蹄刀,现在可拿列印刷丁加工,薄的资料可使用美工刀,现成的 A4大小的资料一般大小一样,无需裁切;打磨,切口用木锉、细砂纸锉平磨光;包角,上下书籍角包绫增加牢度;加封面封底,传统是瓷青色的宣纸或绫,也有浅色的,家庭资料装订使用特种纸,牛皮纸也很好;打眼,一般是四眼,切勿乱打眼,四眼主要是简洁洗练,要注意四个孔眼的比例,四孔法也可以适当改良,符合自己的个性追求,要买一把锥子,或用电钻;穿线,一般用粗细合适的蚕丝线,也有用棉线、蜡线或锦纶线,穿法并不难,注意不重复走线,双线平行不交缠,拉紧,最后隐藏绳结;贴书签,签条一般用宣纸裁切,自题或请书法家题签,符合书法的章法要求,使用小印章钤印,红色印章可以大大活跃页面气氛;写书根,因为传统古籍平放,在小纸片上标明书名、作者、册数等;做函套,一般用荷兰板加装帧布,也有使用厚牛皮纸。(最后两步现在也省去)

  书籍手工制作,其实是家庭和单位常用的保存纸质资料的技能,尤其是一般的文化人,应具备这一项技能,不要怕麻烦。在实用的基础上追求美观、个性和艺术化,以达到赏心悦目的功效。

  扫一扫 看视频

  汪洋 制作

  该视频时长38分钟,记录了线装古籍书本的详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