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河的旧时光 2019年07月05日  

  ■魏增谊

  磐石的护城河与磐石卫城同样有着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是磐石人民的母亲河,为磐石百姓生活、农业生产、货物运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实际价值。

  明洪武20年(1387)朝延命信国公汤和来磐石建城,据上一辈人说当时建城的石头从湖横河中的一条石头路拆来,那是一条从乐清至临安专供衙役昼夜兼程送文书的官路,为确保夜间跑路安全,以防遭到野兽伤害。我们乐清段全拆了,如今绍兴那边还有遗迹存在。

  城长方圆约四公里,城高二丈,厚一丈。这么大的建城工程,其城墙身填塞需要大量的土方,为此就在距离城脚外15米-20米挖一条河,一是用挖出来土方填塞城墙身,这样省时不少 ;二是河可阻隔倭寇侵入,确保城内百姓安居乐业。百姓进出城内外通过吊桥,故取名护城河。

  护城河宽6-8米,深2-4米,周长约五公里,护城河为城内外发挥着农田灌溉、晴天积水保收、雨天防涝泄洪的作用,同时四门城外各有一、二河埠头,为人民生活用水提供方便。每天,男人们趁天刚蒙蒙亮就挑着水桶来埠头取饮用水。早饭后,妇女门草草地收拾好盘碗,提着前日换下来的衣裤来埠头洗涤,整个埠头人头攒动嬉嬉哈哈一片热闹。而进入城内的货物运输,一般都经东水门进入城内的百姓家。护城河,造就了磐石卫城曾经的历史繁华。

  由于河水清澈无污染,一到夏天就成了青少年的天然游泳池。我在孩童时,夏天时常看到一些小学生每到下午放学背着书包直接飞快地跑来埠头玩爽。有些头脑灵光的学生,趁着父母不注意,悄悄地早把短裤藏在书包里,待游泳后换上,有的没带短裤,索性脱掉短裤,光屁股下河,等他们游泳嬉水够了,回家迟了常遭到父母训斥。

  孩童下河游泳时,发现河滩有许多河螺(当地人称丁螺),这是纯天然美味菜肴,以后每次下河游泳,他们都带上饭桶或切兜,都能捉到好几斤河螺回来,家长把捉回的河螺先洗净,再放入清水中,滴入几滴菜油养一天,这样就更干净了,炒时加上几瓣大蒜,几片生姜和黄酒,喜欢吃辣的加几颗辣椒为佐料,味道更鲜美,是下酒的极佳菜肴,让人食欲大振。

  磐石地处海边,每次陡闸放水,河床见底,河螺露出泥面,妇女们穿上高筒靴也可下河,捉河螺就像鸡啄米一样方便,当你翻开石头,石头底下就有一大把河螺,一二个小时就能捉到十来斤,多了拿到菜场上卖,还能卖个好价钱,也是一点收入。

  八十年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由于农田实行个体耕作,之后再也没有组织集体担河泥了,河道慢慢地变浅了。同时,护城河的河滩有的被人驳坎做菜园,河坎两旁野草丛生,原来宽敞的河也成了河浃,加之污水排放治理不彻底,也变成黑臭河,如今再也不见有人下河游泳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着600多年故事的磐石卫城逐渐消逝于无形,只留下个记忆,六十年代后出生的人根本不知道卫城是什么模样。所幸,护城河还在!虽然满目疮痍,终究还在日夜流淌。

  磐石自古有“城在河中、山在城中”的美称,现在该是我们醒悟的时候了,以唤起广大干部和群众加强对护城河历史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打造有较高知名度的护城文化。

  现在的北门、西门村的干部和群众已经开始对护城河进行局部改造,特别是西门早在十年前将一段护城河进行驳坎,岸上进行绿化,安装路灯、建凉亭,建成环城公园,为百姓的休闲、娱乐、健身提供了好场所,重回城在河中、身在花园中的美景。

  历史悠久的护城河,给我们留下特殊印象,600年护城河文化绵延不绝,古老的智慧启迪未来,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护城河文化。共同传承中华文脉,让600年护城河文化流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