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从林梦凡先生获悉南怀瑾先生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十分感佩!于是向梦凡先生处借了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来读,是老古文化事业出版社出版的竖排。我借书回家后,目不转睛,一夜就读了半本,二天就读完了。还对重要内容,重读了一番,并记了笔记。《论语》等四书五经,历来学院派都是用“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考据学”注音,释义和语译或以经解经等方式解释经文。惊叹怀瑾先生以博大精深的学问,用儒、释、道三教兼容阐释传统经典,以通俗晓畅,幽默风趣的笔调,向大众串讲、解说各种深奥精微的经典著作,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我联想到中医药学蕴藏着《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很多古典医藉,若谁也有南怀瑾先生的学问和方法来阐释,普及中医药教育,该是多好的事情呀!
当时,正值刚刚改革开放,外来文化蜂拥而来,泥沙俱下。思想界、学术界,有人主张向西看,全盘西化,认识比较紊乱。在中医界,有人主张全盘西医化论;有人提出主张西医为主中医为次论;有人主张废中医存中药论;有人主张中西医结合论,也有人提出主张“纯中医论”,莫衷一是。前两年,我就上述现状撰写了一篇文章,即《中外文化大交融与中医学多学科渗透》。在借阅怀瑾先生《中国文化泛言(序集)》《历史的经验(一)》等著作时,欣喜看到怀瑾先生“东西精华协会”和“东西学院”的宗旨,正是我们求索的方向。我就将我的文章拿给梦凡先生看,梦凡先生阅后说:“我可把你的文章转给怀瑾先生,请他评阅!”那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梦凡先生在给怀瑾先生的信中推介我,并嘱咐我写一封自荐信附上。我是这样写的:
南老先生尊鉴:
久仰硕范,稔知老先生品谊文章,夙推双绝。景企之私,时有“一识荆州”之慨。只以衣带盈盈,尚稽接教,深以为憾!故窃访先生著述,今春於林梦凡先生处欣获老先生著作多种,拜读之余,受益非浅。先生以博大精深之学养,深邃之洞察力,高瞻远瞩,致力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之交融,拯救人类精神文明之宏旨,并身体力行,心折殊深!
国门开放,外来文化犹如江河决堤,泥沙玉石俱下,猛烈冲击固有文化,顿浑沌,使人们茫然无所捨从,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及其与传统文化之关系,这一大问题,可以说是近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答案之大问题。以中医学言,亦如此。
晚生不敏,才疏学浅,勉承家业,混职杏林,去岁春,曾撰有一稿,略陈管见,未知所想妥否?今呈上拙稿,敬请老先生於百忙中劳神,伏候赐教!耑此敬颂
钧安!
晚生周朝进拜上
一九八九年十月七日
当然,怀瑾先生是个大忙人,并未给我及时回复。
1989年我正在从事健生保健品开发工作,为了想在海外开拓销售渠道。有一天,我正在林梦凡先生家,刚好南小舜也来林先生家。南小舜早年学过中医,当过农村医生,我早就认识。我们知道南怀瑾先生交往很广,四面八方都有学生朋友,就请他给南先生带去抗衰老保健品,并请南先生指导。也请林先生予以介绍。
这年内,怀瑾先生正在忙着两岸国共两党和谈大事和确定金温铁路建设。1989年11月,南先生在百忙之中还是给我们回复。来信说:
周朝进、黄真雄两位先生:
你两位九月十八日的信,最近转到。有关贵处讬敝友林梦凡老介绍的“顔氏衡法二号”抗衰老剂事,我们事情太忙,无暇及此。特转介香港康旺有限公司与你们接洽。
康旺有限公司及展兆公司都是我们温州同乡张定钧先生所经营,业务声誉各方推崇。请直接与之联络为要。有关该公司资料及如何意见,均由张董事长直接告知。恕忙不赘。
并祝
安好
南怀瑾
89,11,1
我们遵照怀瑾先生的教导,与香港张定钧先生取得了联系。并在深圳召开的首届乐清市海外三胞联谊会上双方就保健品开发合资经营进行洽谈。由于两方各种因素,尚未达成该项目合作,却促成了张定钧先生投资建设“乐怡大厦”房地产开发项目。张定钧先生只有一名千金,名字叫“怡和”,他向南先生汇报时说,这项目以女儿名义在乐清投资,大厦就称“乐怡大厦”是否妥当。南先生高兴地说,“好啊,乐是快乐,怡也是快乐。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就很好!”并当面欣然命笔为“乐怡大厦”题写了四个大字。这是张定钧先生亲口告诉我的。
1990年2月14日,是农历除夕(己巳年的除夕),怀瑾先生的百岁高堂老母亲,吃完了年夜饭后,突然撒手西归了。怀瑾先生离家四十余载,由于客观环境和种种不足向外人道明的原因,始终未能回乡探亲。他隐忍内心煎熬,在香港安排了老母亲丧事,一切就简。派儿子国熙从香港回家奔丧,协办丧事。正月初一,我们前往南宅吊唁,送上花圏和挽联致奠。我给怀瑾先生致慰问函,是这样写的。
南老先生钧鉴:
新春伊始,忽闻讣音,惊悉令堂太老夫人鸾驭仙游,不胜惋悼。伏思老先生纯崇孝悌,自深哀痛,然而太老夫人寿逾期颐,享尽天年,五世同堂,淑德壶仪己垂不朽。
初二天降花雨,大地披素,次晨春阳灿烂,私忖此乃太老夫人德范上感神灵矣!晚生谨过灵階叩奠,瞻仰遗容,附奉挽联藉呈灵鉴,以申寸衷。并伏祈老先生惜身顺变,毋过哀思,珍摄自玉。耑致唁言,敬侯
孝履!
晚生周朝进拜上
一九九零年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