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与乡愁之间
在计算与乡愁之间
我出生在温州,一个被“商业传奇”标签贴满的城市。我的童年,却躲在外公的旧书房里长大。
墙上悬着中国地图,红笔轨迹自温州出发,沿东南海岸线蜿蜒。外公抚着算盘说:“温州人,天生要闯世界。”我却迷恋科学课本里的另一重宇宙:北斗系统用三角函数丈量大地,C919凭空气动力学刺破苍穹。 我的成长,像解一道矛盾方程:
外公的算盘VS我的计算器
瓯江帆影VS实验室3D打印机
“走出去”的祖训VS“扎根故土”的新声
2020年,疫情停课。我教外公用线上课堂。当布满老茧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滑动,隔着北斗卫星,他把板书送进隔离中的万家。那一刻,分数里的科学,变成了跨代桥梁。
如今,我十二岁。左手是父辈“走出去”的目光,右手是祖国“强起来”的号角。我曾问:宏大的叙事里,我的坐标在哪?
外公手绘地图,为温州推开世界之门;我们敲击键盘,让世界看见立体中国。
七十六年风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强”不再是口号,而是少年能用热爱改写故乡的明天。
答案已定:以科学为楫,不逐流,不止步;在计算与乡愁之间,驶出属于新时代的航线。
公立寄宿学校 七(17)班 董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