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7版:写手俱乐部

我与祖国共成长

  我与祖国共成长  

  吱吱嘎嘎——我踮起脚,把脑袋探进老屋的窗框。风里夹着雨后土腥味,窗口为我拍下几张坑洼的“照片”:半石半沙的路面,开裂的石缝里灌满褐色泥水,墙缝戳出几丛野草,阴影里攀着大片青苔,像时光绣上的绿绒。  

  巷子宽窄不一,我俯看时,踮着的脚有些晃。弯弯绕绕的巷道,坡度高低不齐,围墙间的积水里,青灰色青蛙一蹦,钻进破败墙体的砖缝。长年覆苔的湿气混着土腥,构成老城特有的呼吸。我努力辨认远处炊烟,却先瞥见被浑浊气浪挤压的电线杆——裂开的石杆里蚂蚁爬进爬出,风吹日晒的小广告褪成斑驳的碎片。  

  “走出这条老旧的小巷去吧!”我推开新擦亮的玻璃窗,不再踮脚,崭新的世界瞬间铺展。  

  道旁的树兜住大片阳光,晾干昨夜的雨。树荫里撒着碎金,叶子扑簌簌落下。路边堆着细石、钢筋,几个小小的身影在沙堆上蹦跳。清晨,机器声均匀而有节奏,单调却不聒耳,像大地沉稳的心跳。  

  日日看,似乎没变;隔几天,便见“生长”——钢架一点点拔高,灰水泥墙层层摞起。烈日、暴雨、又一场酷暑,脚手架不停向上;卡车进出愈加频繁。我听着远去的隆隆声,看车轮卷起灰尘,听叮叮当当的钉锤声,见证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奇迹。  

  河水比往常清了许多。站在桥上,可见尺把长的鱼成群游弋,激起银白水花。头发花白的婆婆“咚咚咚”捣衣,一年一度的龙舟划破水面,新修的石桥与河岸让传统在现代肌理里继续呼吸。  

  再次推开窗,轿车呼啸,早高峰在车水马龙中悄然流逝。我扶着低矮窗台,望向已显渺小的城市彼岸。这片天地并不辽阔,却每天都在拓展:高楼分割出新的蓝天,老城区炊烟袅袅,仍守着恬静与缓慢;新区灯火通宵,热闹而充满活力。  

  沿着道路与街巷交织的中轴线,我摊开地图,看城市的脉络在晨光中苏醒。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把几十年的筋骨与精神摊在掌心——指示牌上的激光雕刻闪着非遗油墨的光,街角小摊的麦饼裹着无数双手的温度。一座城,从不缺人文气质,更不少奋进与创新的心跳。  

  重新踏上老街青石板,在人流与小贩的吆喝里慢慢走。翠蔓蒙络摇缀,小巷深处刻着八个大字:  

  “变则通达,和则事顺。”  

  刹那间,我恍然——我的成长轨迹,恰如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从踮脚窥看老窗外的世界,到从容推开新窗展望未来;从青苔斑驳的巷弄,到高楼林立的新区,每一步都与这片土地同频共振。祖国之于我,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每一扇窗后不断变迁的风景,是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是“变”中的通达与“和”里的顺遂。

  城东二中 七(9)班 屠晗旻

  指导教师 张小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