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凉风起寒露
袅袅凉风起寒露
■直良巨员
10月8日,乙巳年八月十七,当天的8时41分,节令来到了寒露。
虽然,手机里“中国乐清”公众号的推文里还在写:“5日到8日,副热带高压强势控场,乐清‘高温’持续不退,最高气温都将在高温线以上。”
但是,从7日晚上起,不管是在盐盆山公园夜游的游客,还是西门体育馆晨跑的朋友,都感受到了习习凉风。尤其是8日清晨,一改往日晨间燠热闷湿的体感,清爽的凉风让跑者的配速都快了许多。对时令节气了解的朋友感叹:“寒露来了,中国的节气真是神奇!”
(一)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寒露一过,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诗经》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里的月份是农历,九月相当于太阳历的10月,是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而七月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此时已经西沉,星空都在换季,“大火西流”,不仅意味着秋天,也让人明白冬天不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当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即阳历的10月8日左右。此时,在地球北半球人眼里,太阳又向南移动了一大步。太阳给北半球的能量更加少了,北半球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这个时空节点,中国的先哲命名为寒露,以表明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在我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索,秋季是一个热与寒交替的季节。
中国这个纬度高低皆具,节气只对长江、黄河流域有清晰的指示作用。如寒露时节,南岭地区才刚刚进入秋季,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了。
这也是中国内地的时间特征,夏冬之时气候几乎一统河山,而春秋之时东南西北的差异极大。寒露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才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对天气敏感的人意识到,自寒露开始,中国北方的冷空气取得了强势地位,大部分地区处在冷高压的控制之下,雷暴已经消失,如果还有雷声,那也是最后的雷声了,“雨季不再来”。至于海南、西南地区仍有秋雨连绵,江淮、江南一带偶有阴雨,但对中国人来说,那都是“局部地区”的事了。
冷空气侵入后引起显著降温,会使水稻减产,这一低温冷害现象多发生在“寒露”节气,故名寒露风(又叫社风)。在南方地区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
寒露风,是寒露节气前后出现在中国南方的一种气象。寒露风等级的划分以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雨日为基础,分为干冷型、湿冷型两大类。湿冷型主要由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和逐渐减弱南退的暖湿气流相遇,通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其特征是低温、阴雨、少日照。干冷型主要由较强冷空气南下引起,吹偏北风,空气干燥,天气晴朗,有明显的降温;其特征是低温、干燥、大风、昼夜温差大。
寒露的物候是,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在这三候中,鸿雁再度出现,后至者为宾,与白露期间的鸿雁南飞相比,此时相隔一个月之久,说明这是最后一批鸿雁了。我们在小寒、白露等节气里说过古人对鸿雁寄托了美好的情思,鸿雁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中出现最多的物候,古人此时仍细心地留意鸿雁是否南来为宾,自己或前行者愿意尽地主之谊。
至于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这是飞物化为潜物,今人可以批评古人无知或迷信,但古人对物候的观察和用心并无错误。他们知道如何把握并记忆季候的本质。阳气十足的雀化为蛤,说明天地间的阴气重了。而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菊有黄华,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物候在说明天地间的阴盛阳衰。而如果物候不应,最后一批大雁不飞来,那就说明民众有不驯服者;如果雀鸟不掉入海中变蛤蜊,那就说明季节会错乱;如果秋菊不开花,那就说明阴气不够,土地不能耕种。
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人们此时反而外出极多,活动极多。这是一种过度现象,似乎人类领悟到大自然的启示,在此享用一年最后的繁华,展现最后的力量,人的日常活动不免有小小的过度,以矫枉过正。
(二)
在大时间的划分中,寒露时节处在火山旅卦和雷山小过卦时期。寒露前后的卦序排列为:咸卦、旅卦、小过卦、渐卦等等。
旅卦的意义不言自明,此时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巧合的是,今年的国庆长假就在寒露交节的时候结束。旅卦还有军旅之义,在悠久的中国农耕文化中,此时也是利用农闲去锻炼、检验体能的时期,在和平时代的今天,中国人仍有“秋季大练兵”的习惯。
在艮山为主体的一个半月内,是农耕社会的闲时,人们也可以走亲访友、观光远行、上山祭祀。此时的止而明的时空正是一个旅行的好时光,到郊外、山上露营,生火取暖、野炊,正好是下卦山象、上卦离火之象。军队也会到野外训练。人们用一面旗帜下的两个兵士的形象来说这一时空,这个字就是“旅”字。从时空序列来说,咸卦婚娶之后,一对新人多会走亲访友或外出观光。直到今天,人们在新婚后仍流行蜜月旅行。
人们说,旅行在外,人地生疏,要谨慎才小有亨通。“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离乡人贱”。旅行在外要守正才能吉利,自我贬抑为小者才有亨通,那些处于陌生人世界而发纵一己之配者,一如蒙面小盗,在酒色财气上图占便宜,多会人财两空。那些在外仍如大爷、气势凌人者,是不可能适应新环境的。
旅卦的“系辞”就是:“小亨,旅贞吉。”旅卦的“象辞”是:“旅。小享。柔得中乎外而顺平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享。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人们说,旅卦是小有亨通的。旅行在外,以小心谦逊、柔顺得中的精神,去顺应刚强的环境,能够知止而不动其心,又能附丽于光明,所以说“小有亨通”。在旅卦时守正就能获得吉祥。旅扑的时空意义是重大的。
旅卦的“象辞”是:“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人们强调说,山上有火,这是旅卦之象。君子效法它,要谨慎得像山那样稳重,要明快果决得像火那样不纵不停,从而明察刑狱,慎重判决,既不敢滥施刑罚,也不敢延宕滞留。
旅卦在文明史上有着重大意义。走出非洲或走出发源地的人类,在迁居、移民中成就了盛大的旅行文化、流亡文化,在路上磨砺了心性、增加了阅历和人生智慧。因此远行、流亡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英雄主题,无论是希腊英雄们的远征,还是近代如但丁、达尔文、凯迪亚克等人的远行,还是中国的羿之西征昆仑、启之远游、王亥流亡、屈原孤旅、玄奘西游、徐霞客记游,都是如此。
小过卦则有多种意味,小过,既指自然界的雷电行不久远,又指人们旅游不会攀登顶峰,还指人们此时过小日子。用结绳、画卦来指示人的日常事务中。
中国的先哲对小过卦的观察是:“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山上有雷,这是小过,君子领悟这一精神,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会稍微过度,如行为会过于恭敬,遇到丧事时会过于哀痛,花销过于节俭,以矫枉过正。
本文写作参考了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朱伟:《四季小品》、辛德勇:《天文与历法》、余世存:《时间之书》、王力:《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人民网:寒露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