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4版:文化周刊

无边落木萧萧下

  胡椒一家的野書攤。

  无边落木萧萧下

  ■胡椒

  和几位少年时的伙伴聚餐,其中几位现在兼职在做外卖员。

  我有些诧异,下意识疑问是不是本职的工资不够花了,要去跑外卖多赚点钱。

  其中一位伙伴算工作体面稳定,家庭也圆满。听他介绍,现在兼职跑外卖既辛苦也赚不到多的钱。

  那你为什么还去送外卖?我问他。

  他说,因为送外卖让他具有成就感,就像游戏时候的通关打怪,一单单的外卖任务,就像发布的赏金任务,他要设计一种最优的跑单(解题)路线,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多的任务换取更多的赏金,同时还要协调客户端的情绪和反馈。反而现在的本职工作,业已让自己麻木且无趣。

  我忽然就理解了他在外卖上的自得。我与他许多年未见,印象中的他得空就是拿出手机玩游戏。这次重逢,倒不见他玩游戏了,聚会结束后也是在外卖平台上寻觅回家顺路的单子。

  正如他所言,跑外卖的这点钱于他本职的薪水九牛一毛,他所乐得的是跑外卖的行为给他在原本枯燥麻木的工作里博得一口新鲜的空气,也能代替手机游戏的沉溺取得一些成就感。而且取送外卖的行为切实让他成为社会流通上的真实一环联通商家和买家。

  我很高兴他有这般认识上的成长,同时又些许悲哀,觉着于世俗体面稳定的本职工作竟会造就精神上的幻灭与麻木。现实的困局是一方面我们在世俗鸡肋不能弃的犹疑里挣扎,一方面是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所以我看到许多年轻的人优秀的人会在一个庞然的机器里徒然无味地消耗完自己宝贵的生命与精神。

  陈露因为男朋友夜班作息不健康,就让他辞职。

  瓯帆很认真地劝告,让陈露不能让男朋友失业无所事事,即便辞职了也要马上去找新的工作,哪怕是送外卖也要去工作。

  瓯帆知道工作对一个人的重要。哪怕一个人再有钱,也要去工作。这是他的处世哲学。工作使人实现自我价值,使人免于自我的堕落。

  陈露说那为什么胡椒都不去上班?

  瓯帆对我不客气,胡椒是不正常的人,你们不要给他带坏了。

  还是阿岳替我开脱,别看老胡没个正经工作,但他平时在做那些作品时所投注的精力和专注,远远胜过那些上班打卡摸鱼的正式员工。

  我很惭愧,因为不管放在哪个时代哪个社会,混吃等死从来都是一个健全社会人的原罪。

  早些年我准备做个有关当代摄影和艺术的课程,赚点学费补贴家用。为此很认真地备课,翻阅学习各种相关书籍,由纯粹的艺术类书目延伸拓展至哲学、历史和文学,在这种自我充电的备课中,我愈发感觉自己学识的浅薄,愈发没有开班授课的自信和勇气。最后索性放弃,灰溜溜地打消做授课老师的念想。毕竟个人的浅薄只能好歹于自己,如果不知天高地厚妄图给他人传道授业,骗人钱财倒是小过,误人子弟就罪孽深重了。

  所以一些朋友出于交情上的照顾,想让我做些课程的分享与访谈,我都要战战兢兢地一一谢绝,即便要辜负他们的诚心提携,也不敢有非分的僭越。倒不是妄自菲薄,是真的没有值得称道的才学与成绩。

  我完全赞同瓯帆的观点,一个人是必须要工作的。只是不拘于世俗工作上的体面和稳定,不拘于工作所谋求的现实薪酬,不拘于工作的形式与变形。

  有朋友说我是落伍的理想者,如果你早生个二十年,你兴许能赶上那个理想的黄金时代,也许可以轻松地赚来许多钱。

  憧憬类似的黄粱梦毫无意义,我确实向往历史上许多个黄金时代,敬仰那些时代里的人事峥嵘和意气风发。但也清醒明白我就是我,活在当下,我依然要对眼前的世界保有充足的好奇与热爱。这短暂匆乱的一生,就是我的黄金时代。

  想明白这些,自然就不会安分于世俗工作上的安稳与体面,因为我不愿意精神上的麻木与幻灭。我的工作不在于换取现世的金钱和名利,我的工作是要精神上的自觉与自足。

  今年我搞起野書攤,准备在祖国各地游走摆摊卖书。

  有朋友笑话我是挂羊头卖狗肉,诚然我也以此自嘲。可是平心而论,这不正经的野書攤却是我这么多年来最想认真操持为之努力对待的工作。因为野書攤,不只是一个书摊,也是我们三口人流浪各地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