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5版:文化周刊

聆听爷爷的故事

  ■王恺

  我的爷爷,德高望重,是我们最尊敬的人,他是我们家族的骄傲。爷爷一生,充满着传奇,所以我们爱读他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吸收了更多文学修养和人生哲理。

  爷爷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小时候,爷爷特地给我们做了4张小木桌,手把手地教我们学书法,从怎样磨墨、提笔开始,直至掌握笔顺和间架结构。书法课后,爷爷总是笑着说:“小花猫们,快去洗手,大家到院子里去,我们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满头大汗,在院子里欣赏爷爷亲手栽培的花花草草。

  爷爷还亲自给我们做了手工玩具——木剑,我把木剑带到幼儿园里,翩翩起舞,简直像个“小霸王”,周围的小朋友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心想:“我也有个这样的爷爷多好啊!”

  爷爷也是我们的玩伴,他在大门前的河滩旁,用白石溪滩上运来的石卵,亲自建了一条约8米长、1米多宽的游道,教我们在这游道上学游泳,伯叔们下班归来,也都扑通扑通地跳下水,一下子就从对岸的河滩上探出头来。笑声一片,把天然的泳池闹翻了。

  有一天,爷爷牵着我和王染的手,沿着高低不平、杂草丛生的石头路上直奔三山中学。在操场上,在教学楼的阶梯上,教师办公室里,爷爷的学生和同事看到我们,个个都笑容满面,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把我抱着亲着。爷爷的伟岸形象,给我带来自信和荣幸。

  每逢周六,我们喜欢围着爷爷,聆听爷爷讲他精彩绝伦的故事。

  爷爷在白象小学读书,成绩一直优秀,小学毕业考总分第一。爷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享受温州市中公费生待遇。爷爷思想进步解放前夕就参加读书会学“马列”,解放后就参加革命工作,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41年,直至光荣退休,桃李满天下。爷爷终生追求学问,退而不休,休而不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喜爱养花养狗打牌打球,摄影旅游。

  爷爷教养有方,5个子女个个出类拔萃,事业成功,名闻遐迩。孙辈15人,全部接受高等教育,大多留学英、法、德,都很有出息,在各自岗位上为祖国复兴贡献力量。其中2人留美深造博士学位,毕业在即。

  爷爷善良乐观,思想开朗,90岁那年,他还自驾电瓶车去门球场当裁判。去年爷爷94岁高龄,还给环宇门球俱乐部重整旗鼓,吸收18个新队员,重组3支分队。新队员认真练球,球技进步很快。因磐石队缺员一名,请爷爷替补。爷爷毫不犹豫,既当队员兼当教练,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初赛结果,3场全胜,获得小组第一名,最后6队决赛,获得第3名。

  爷爷生活朴素,勤俭节约,慷慨解囊,乐善好施,做了好多公益活动。现在还留下一笔钱,准备陆续回报社会。

  2022年,爷爷92岁生日,我们孙辈网购一套门球器材(门球棒和旅行包),盼望爷爷快乐打球。还买了两个很大的蛋糕,蛋糕上嵌着“东”“南”“西”“北”“中”“发”“白”等字,希望爷爷快乐玩牌。蛋糕上写着:祝福“全世界最好的爷爷”生日快乐,另一个写着祝福“全世界最好的外公”健康长寿。然后我们给爷爷戴上“皇冠”,子子孙孙团聚在江南大酒店的福寿厅里拍了“全家福”。

  爷爷文学功底深厚,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了3本文集,约17万字,经温州市作家协会八届一次主席团会议讨论研究,审批为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发给“温州市文艺家会员证”。爷爷壮志凌云,近3年来仍笔耕不辍,又连续出版4本新作(包括一本诗集),争取创造条件,审批为省作协会员。爷爷一生写了8本书,内容都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真情实感,深受读者欢迎。这些都是爷爷留给我们后人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精神食粮。

  薪火相传,不负韶华,让我们接过爷爷的火炬,努力奋斗,续写新的篇章。

  聆听爷爷的故事